1949年12月,国民党上将孙震带着五百两黄金飞逃台湾,临走时将部队指挥权交给了侄子孙元良。孙元良召见手下开会,叫嚣说:“打,必须打下去。” 1949年12月,成都城内已是风声鹤唳,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孙震坐在办公室里,面前摊着一份国防部刚批下来的文件,三千两黄金的军费申请已获批准,这笔巨款名义上是给部队发饷,实际上却成了高官们的逃命钱。 孙震心里盘算得很精明,成都守不住了,但手下还有数万残兵,总得找个替罪羊来收拾烂摊子,思来想去侄子孙元良成了最佳人选,这位飞将军虽然打仗不行,但好大喜功的毛病却一点不少正好可以利用。 12月10日凌晨,成都凤凰山机场一片混乱,军用卡车横冲直撞,到处是争抢登机的军官和家眷,孙震的车队在机场守卫的开道下直接开到停机坪,几个沉甸甸的箱子被迅速搬上杨森的专机。 据当时在场的机场地勤人员后来回忆,那些箱子重得需要四个人才能抬动,里面装的正是五百两黄金。 临行前孙震把孙元良叫到机场,递给他一纸任命书:元良绥署就交给你了,这里还有两千五百两黄金作军费,孙元良接过任命眼里闪着兴奋的光芒,仿佛看到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他挺直腰板敬礼:叔父放心,侄儿定当死守成都。 飞机轰鸣着冲上云霄,孙震透过舷窗最后看了一眼这座即将沦陷的城市。他知道留给侄子的不是什么建功良机,而是一个必死的陷阱。 胡宗南召开的军事会议上,各兵团司令心思各异,胡宗南明面上传达蒋介石死守成都的命令,暗地里却已安排亲信部队撤往西昌,会后孙元良回到驻地立即召集师长以上军官开会。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压抑,孙元良突然一拍桌子,唾沫横飞地吼道:打,必须打下去,谁敢动摇军心,军法处置,但是底下的川军将领们却面面相觑。 41军军长张宣武和47军军长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些在四川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兵油子,早就看透了国民党的腐朽本质。 兵团副司令曾甦元站起来反驳:孙司令,胡宗南把精锐调走,让咱们去成都送死,这不是拿弟兄们的命开玩笑吗,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响起一片附和声,孙元良气得脸色铁青却无力反驳。 实际上曾甦元和董宋珩早已与解放军取得秘密联系,解放军代表承诺起义部队将得到优待,官兵的生命财产都有保障,相比之下跟着孙元良这个逃跑将军结局可想而知。 几天后孙元良带着嫡系60师向什邡进发,当部队抵达什邡城下时,眼前的一幕让他目瞪口呆,城门紧闭,城楼上黑洞洞的机枪口正对着他们。 一块绑着石头的布包从城墙上扔下来,里面是董宋珩的亲笔信:41军、47军已决定起义,劝孙司令速速离去免得自讨苦吃。 孙元良的脸色瞬间惨白,60师虽号称精锐,但面对据城固守的两个军,根本没有胜算,更要命的是连60师内部都开始骚动,不少官兵窃窃私语,显然也在考虑起义的可能。 撤,马上撤,孙元良声嘶力竭地下令,部队仓皇撤退连辎重都来不及带走。 回到广汉后孙元良还想做最后挣扎,他提议带部队进入岷山打游击,但立即遭到所有人反对:大雪封山,上去不是冻死就是饿死,他又提出去云南或缅甸,同样无人响应。 此时的孙元良彻底成了光杆司令,他悄悄给自己开了张通行证,从剩余的军费中拿了几十两黄金,带着几个亲信连夜逃离,为了避人耳目他化装成绸缎商人,戴着圆框眼镜穿着长袍马褂,完全看不出半点军人模样。 成都解放后孙元良像当年在淮海战役时一样,躲在郊区一户农家的柴房里,整整藏了半个月,1950年初他辗转逃到香港随后去了台湾。 讽刺的是到台湾后的孙元良彻底被边缘化,蒋介石对这个逃跑将军极为不满,直接让他坐了冷板凳,走投无路的孙元良只好去日本开餐馆谋生,但因经营不善倒闭,最后靠着中将退休金勉强度日。 而那些选择起义的川军将领,在董宋珩、曾甦元带领下,加入人民解放军序列,为西南地区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多年后孙元良的儿子孙祥钟以秦汉的艺名成为台湾影坛巨星,但这丝毫无法洗刷其父飞将军的耻辱,历史已经做出了公正的审判:背叛人民者,终将被人民所唾弃。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资料:钱江晚报——孙元良:最后的黄埔一期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