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连传好消息!!   美军方发声据美联社11月17日报道,美国海军最高级别将领

波览历史 2025-11-19 14:13:09

中国连传好消息!!   美军方发声据美联社11月17日报道,美国海军最高级别将领17日表示,中国的造船能力“令人印象深刻”。他同时指出,美国与亚洲盟友韩国、日本进行合作对加强本国造船能力至关重要。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达里尔·考德尔的这番表态,与其说是认可,不如说是道出了全球造船业格局的真实差距。   就在他发声前十天,中国海军接连迎来两大里程碑,11月5日福建舰正式入列,11月14日四川舰启动首次海试,两款尖端舰艇的密集亮相,让世界看到了中国造船业的硬实力,也让美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短板。   考德尔提到要和日韩合作,可现实是这两个盟友在军用造船领域与中国的差距早已拉开。   拿两栖攻击舰来说,四川舰满载排水量超过4.5万吨,是日本出云级的1.5倍,韩国独岛级的2.36倍。   搭载能力上,四川舰能容纳40架以上各型舰载机,还能搭载1500名海军陆战队员和40辆两栖战车,而出云级早已偏离两栖作战定位,独岛级不仅吨位小,还存在舰体设计缺陷和电磁兼容问题,多次改进仍未彻底解决。   更关键的是,四川舰全球首创在两栖攻击舰上集成电磁弹射系统,这种技术突破让其无需依赖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作战灵活性远超日韩同类舰艇。   美国造船业的困境远不止产能不足那么简单,2024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均占全球半数以上,而美国全球市场份额尚不足1%。   成本差距更是触目惊心,美国造船厂每艘船售价约3.3亿美元,中国同类船只仅需6000万美元,即便和韩国比,中国造船成本也低20%。   为了遏制中国,美国曾提议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制造船舶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停靠费,结果遭到本国航运、农业等行业集体反对。   因为这会让全球海运成本每年激增400亿至520亿美元,美国消费者每年可能要多缴300亿美元税款。   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不仅没帮到美国造船业,反而暴露了其产业空心化的硬伤。   人才短缺和政策束缚让美国造船业雪上加霜。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曾坦言,未来十年美国造船业需要补充14万名技术工人才能满足潜艇生产需求。   由于缺乏足够技术人才,2025年美国不得不将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潜艇的年度订购量从两艘削减至一艘。   而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要求美国境内航行船舶必须由美国制造、船员为美国公民,这一政策看似保护本土产业,实则导致造船成本居高不下,现在美国制造大型货船的成本已比国际市场价高出至少300%。   反观中国,大连、江南等船厂拥有50多个航母适配干船坞,055型万吨大驱三条专用生产线年产可达8至10艘,这种全产业链支撑的产能优势,是美国短期内难以追赶的。   美韩近期的造船合作看似紧密,实则暗藏隐忧,11月10日,韩国HD现代集团与美国亨廷顿·英格尔斯工业公司签署协议,计划联合建造美国海军新一代军需支援舰,还打算共享建造成本和技术经验。   但这种合作更多是美国依赖韩国的技术和产能,而非真正的优势互补。   韩国造船企业的核心产能集中在民用船舶领域,军用舰艇建造经验有限,而且其不愿放弃中国市场的巨大订单,这种利益冲突让合作难以形成持久合力。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也承认,美国必须在依赖盟友和增强自身能力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合作只会是杯水车薪。   中国造船业的崛起从来不是靠补贴或保护,而是源于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   福建舰从设计到下水仅用4年,四川舰从下水到海试不足一年,这种速度背后是30个省市、5000多家企业的协同努力。   从鞍钢超级钢到自主研发的电磁弹射系统,从综合射频技术到综合电力推进系统,核心技术的100%自主可控,让中国造船业摆脱了对外依赖。   德国防务分析师直言,除了美国,其他西方国家根本造不出福建舰这样的先进航母,而美国福特级航母的电磁弹射系统至今故障不断,福建舰却零故障完成了所有测试。   考德尔在参观横须贺海军基地时强调“盟友联合力量”,但这种依赖外部力量的做法,恰恰反映了美国自身的底气不足。   中国发展海军装备,从来不是为了争夺霸权,而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   就像海军新闻发言人冷国伟所说,中国发展武器装备不针对任何国家,不会对任何地区构成威胁。   这种透明且负责任的态度,与美国动辄拉拢盟友构建军事同盟、渲染阵营对立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各国对中国海军发展的反应也很真实,欧洲专家一边点赞中国技术突破,一边感慨自身差距;东南亚多国开始重新审视区域安全策略。   中国造船业的领先是工业体系成熟的必然结果,这种硬实力不是靠短期合作就能拼凑出来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信息:2025-11-18 16:07·海峡新干线 中国连传好消息,美军方发声

0 阅读:582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