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老人当众脱衣自证清白:一句"算了",怎能抵消尊严的重量? 11月9日,安徽巢湖一家超市的安检口,一位老人的举动让无数网友揪心:为了洗清"未付款"的嫌疑,他在众人围观下一件件脱掉衣服,从牛仔裤到保暖裤,从马甲到衬衫,直到身上所剩无几,只为换回一句本该有的信任与尊重。而这一切的起因,不过是安检门的一声误响。 事发当天,老人购物后经过安检时,警报突然响起。工作人员第一反应不是排查设备,而是直接质疑老人"拿了没付钱的东西"。面对否认,工作人员的不信任写在脸上,默许了老人以脱衣的方式自证——或许在他们看来,这只是简单的"核实",却忘了眼前是位看重晚节的长者,忘了超市压根没有搜查他人身体的权利。 第一次脱完牛仔裤,安检门依旧作响;撩起上衣确认无果,机器仍在报警。工作人员两次轻飘飘地说"算了,你走吧",却没有一句道歉,仿佛老人承受的围观与屈辱只是无关紧要的插曲。可对老人而言,这份"算了"比怀疑更伤人:"我在大庭广众下脱衣服,不是为了换一句不了了之!" 愤怒之下,老人继续脱衣,直到仅剩贴身衣物,安检门的警报依然未停。此刻工作人员仍固执认为"你身上肯定有东西",却忘了反思:或许问题根本不在老人身上。事后警方回应揭开真相——大概率是安检机器故障,而衣物金属配件、设备灵敏度异常等都可能引发误报。这场闹剧,终究是机器出错,却让老人买单。 网友的愤怒不无道理:老人的坚持从来不是小题大做。对长辈而言,"清白"二字重过千金,当众脱衣的屈辱,是多少句"算了"都无法抹平的。更关键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早已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物品,哪怕怀疑盗窃,搜查权也只属于公安机关。重庆曾有类似案例,超市非法搜身老人被判公开道歉并赔偿3000元精神损失,这正是对消费者人格权的有力维护。 超市的安保需求可以理解,但安全绝不能以牺牲他人尊严为代价。当安检门响起,正确的做法是先排查设备故障,再以尊重的方式沟通,若确有嫌疑,可报警处理,而非将怀疑直接转化为对顾客的羞辱。一句真诚的道歉、一次主动的设备检修,远比"算了"更能体现责任与温度。 老人最终在多方协调下与超市和解,但这场事件留下的思考远未结束:我们总说要尊重长辈,可尊重不该只停留在口头;商家追求安全经营,却不能逾越法律与道德的底线。尊严不分年龄,人格权不容侵犯,这从来都不是小题大做。 如果你是这位老人,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坚持讨说法?超市该如何弥补对老人的伤害?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超市安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