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作文刷屏290万赞:原来最深的 思念,藏在厨房的罐子里。 “今天乡下的月很圆,后山的土地和院子里的人沐浴着同样的月光。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和人就再难相见了。” 近日,湖南娄底初三学生龙睿熙的作文《藏在罐子里的爱》刷爆全网,人民日报转发后两天获赞超290万。14岁少年用无华丽辞藻、无刻意煽情的质朴文字,道尽对已故奶奶的思念,让无数成年人红了眼眶——因为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位把温柔藏进日常的长辈。 作文里的“糖与盐”故事,藏着最纯粹的童年。龙睿熙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在乡下生活,总爱在院子里乱窜,某天发现厨房橱柜上的罐子,踮脚够不着时被奶奶看穿心思。奶奶关掉水龙头、擦干围裙抱起他,舀起一勺白色颗粒放进他嘴里:“那是童年最纯粹的甜,奶奶明明没吃,却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 可成长总伴着离别。龙睿熙随父母进城后,某天在厨房看到相似的罐子,欣喜舀起一勺尝下,却被苦涩呛到——原来当年的“糖”是奶奶随手给的白砂糖,如今尝到的,是生活里真实的盐。那一刻他猛然惊醒:那个笑着喂他吃糖的奶奶,再也见不到了。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少年引用李清照的词句毫无违和感,只让人心疼。妈妈说勤劳善良的人死后会变成星星,于是秋夜寒凉时,他总抬头凝视星空,猜想哪一颗是奶奶的化身。从开篇的星光到结尾的月光,首尾呼应的文字里,是跨越时空的思念,也是孩子对离别的温柔理解。 这篇作文刷屏的核心,从不是惊艳文笔,而是戳中了人性最柔软的真相:我们最怀念的从不是惊天动地的瞬间,而是那些被忽略的日常;最深刻的爱,往往藏在最朴素的细节里。龙睿熙记住的不是奶奶多富有、多厉害,而是她抱起自己时的温度,是罐子里糖的甜,是彼此共享的简单快乐。 就像评论区里网友的集体共鸣:有人想起外婆总把肉埋在自己碗底,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有人怀念爷爷骑三轮车接放学,车后座永远堆着爱吃的零食;有人遗憾没见到外公最后一面,如今路过老房子,总想起他坐在门口抽烟的模样。这些细碎回忆本是心底尘埃,却被少年的文字轻轻拂起,汇成汹涌的思念。 更动人的是,这篇作文不只是悲伤宣泄,更藏着成长的力量。龙睿熙没有沉溺失去的痛苦,而是用文字留住与奶奶有关的记忆,把爱藏在心里。正如网友所说:“这个少年没教我们如何忘记,而是告诉我们如何带着思念前行。”亲情最美的模样,便是不因生死消散,反而化作生命里的光,照亮往后的路。 龙睿熙的作文爆火,其实是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爱与珍惜”的课。我们总在年轻时觉得时间还长,以为亲人会永远在身边,忙着追逐梦想、应付生活,却忘了多陪他们说说话、给一个拥抱。直到熟悉的身影消失、温暖的声音沉默,才猛然惊醒:原来“再见”有时是再也不见,原来“珍惜”从来不能等。 那些日常里的唠叨、饭桌上的牵挂、离别时的叮嘱,都是值得珍藏的宝藏。不要等到“一层薄薄的土隔开两个世界”,才后悔没好好告别、没好好表达爱。 此刻,不妨放下手头忙碌,给身边亲人打个电话,告诉他们你很想他们;抽点时间回家看看,陪父母吃一顿饭,听长辈讲讲过去的故事。那些藏在平凡日子里的温暖,那些脱口而出的关心,才是对抗离别最有力的武器。 最好的思念,是永远记得;最好的告别,是带着爱继续前行。愿我们都能珍惜当下的每一份陪伴,也愿那些逝去的爱与回忆,永远温暖心房。 你是否也被这篇作文戳中泪点?心里是否也藏着一段关于亲人的温暖回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在思念中取暖,在珍惜中前行。超感人作文 感人催泪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