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关停100个电梯广告引狂赞:我们忍了多年的“噪音霸权”,该停了! “叮

天之蓝海之蓝 2025-11-19 18:33:47

大学生关停100个电梯广告引狂赞:我们忍了多年的“噪音霸权”,该停了! “叮”的一声,电梯门缓缓关上,还没等你缓过神,魔性的广告词就裹挟着高分贝噪音扑面而来——“香香香香香,把我喝美了!”从1楼到28楼,短短两分钟循环播放9遍,这是无数人每天都要经历的“电梯酷刑”。而最近,上海一名大学生的举动,让千万网友直呼“太解气”! 11月5日,上海嘉定的孔同学发布视频,他花几块钱网购了一把电梯广告“通用钥匙”,一口气关停了100多块小区电梯广告。视频一经发布,瞬间引爆全网,有人说“干了我不敢干的事”,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违法”。直到11月7日,孔同学回应称,这是他的课程作业,一种行为艺术,只为表达对“侵入式广告”的不满。 “从初中起我就觉得电梯广告很吵,大家都不满,却没人真的动手关掉它。”孔同学的话,戳中了无数人的心声。电梯本是业主共有空间,却成了广告商的“必争之地”:音量飙到76分贝,远超居民区昼间55分贝的限值;低俗洗脑的广告词,让孩子写作业时突然冒出来;物业和广告公司互相“踢皮球”,业主想调小音量都找不到对接人 。这种“你逃不掉,必须听”的强制传播,本质上就是公共空间里的“声音霸权”。 我们并非排斥所有广告。就像孔同学说的,真正的好广告,该有优秀的艺术加工和审美,能深入人心、传递价值。但现在的很多电梯广告,走的却是“简单粗暴”的路线:没有创意,全靠重复;不讲分寸,只追曝光。它们利用封闭空间的特殊性,把观众变成“被迫接收信息的囚徒”,把广告做成了惹人厌烦的“精神污染”。更讽刺的是,这些广告的收益本应属于全体业主,可多数人既没见过收益公示,也没被征求过是否同意投放 。 不过解气归解气,法律风险确实不容忽视。律师明确指出,电梯广告设施属于物业公司或广告公司的合法财产,未经授权关停可能构成民事侵权,若引发秩序混乱或损坏设备,还可能面临行政责任甚至刑事责任。这也让很多网友陷入纠结:“道理都懂,可合法途径真的有用吗?” 现实中,业主的维权之路往往充满无奈。投诉到物业,被告知“管不了”;反馈给广告公司,得到的是敷衍回应;想通过业委会协商,不少小区甚至没有业委会。就像崔女士的经历,孩子被电梯广告洗脑,天天念叨“牙线就用小鹿妈妈”,她多次反馈却不了了之 。孔同学的行为之所以引发共鸣,正是因为他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当合理诉求被漠视,极端方式才会被追捧。 这次事件的核心,从来不是“大学生该不该关广告”,而是“我们该如何夺回安静的公共空间”。电梯里可以有广告,但不能有“霸权”;商业可以发声,但不能“轰炸”。广告商该反思,靠噪音洗脑的营销,只会透支品牌信誉;物业该履职,不能为了收益牺牲业主的居住体验;监管部门更该发力,出台专项标准,明确电梯广告的音量上限和内容规范,让权益有处安放,让维权有章可循。 孔同学的100个电梯广告,关不掉所有“噪音霸权”,但他的行为像一颗石子,在舆论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提醒我们:公共空间的文明,需要每个人的守护;不合理的规则,需要有人勇敢发声。 或许未来某一天,我们走进电梯,不会再被突然的噪音吓到,不会再被洗脑的广告词烦扰。而这一天的到来,需要的不是更多“关停广告的钥匙”,而是对他人边界的尊重、对公共利益的敬畏,以及畅通有效的维权渠道。 你是否也经历过电梯广告的“噪音暴击”?你觉得该如何规范电梯广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电梯口广告 电梯噪音

0 阅读:0
天之蓝海之蓝

天之蓝海之蓝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