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新闻11月20日: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38%,这是他第二个任期内的最低点。美

史鉴奇谈 2025-11-20 11:11:58

福克斯新闻11月20日:特朗普的支持率跌至38%,这是他第二个任期内的最低点。美国民众对特朗普处理物价和爱泼斯坦事件的方式感到不满。事实上,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经下滑了一段时间。美国民众曾对他扭转经济颓势寄予厚望,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好转。   要知道,当初特朗普凭借“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口号赢得不少选民信任,尤其是那些对经济现状不满、期待改变的中下层民众。   他们曾坚信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能带来不一样的经济活力,能让钱包鼓起来、生活成本降下去,但现实却给了这些期待一记闷拳。   物价问题成了压在民众心头的一块重石,也是拉低支持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超市货架上的牛奶面包,到加油站的油价,再到住房租金,几乎所有和日常生活相关的开支都在上涨。   普通家庭每月的账单越来越厚,原本计划的储蓄被不断侵蚀,这种切肤之痛让不少当初投他票的选民开始动摇。   特朗普政府并非没有采取过措施应对物价问题,比如曾试图通过关税手段调节进口商品价格,也曾呼吁美联储调整利率政策,但这些举措要么效果甚微,要么引发了新的连锁反应。   商家把关税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反而让部分商品价格涨得更凶,而利率调整带来的市场波动,又让不少家庭的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雪上加霜的是爱泼斯坦事件的持续发酵,这件事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民众对政府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质疑。   尽管特朗普本人多次否认与爱泼斯坦有深度关联,但随着事件细节不断被曝光,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怀疑政府在处理这件事上是否存在隐瞒。   民众想知道,政府到底掌握了多少关于爱泼斯坦事件的信息,这些信息为何迟迟没有完整公开,相关的调查是否真的做到了公正透明。   这种对“信息黑箱”的不满,叠加物价上涨带来的生活压力,让特朗普的支持率如同坐了滑梯般一路下滑。   事实上,特朗普的支持率下滑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一段时间以来各种矛盾积累的结果。美国民众曾对他扭转经济颓势寄予厚望,尤其是在经历了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后,大家迫切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带领国家走出经济困境。   特朗普在竞选时承诺要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升工人工资、振兴制造业,但实际情况并没有好转。制造业回流的效果远不如预期,不少工厂要么迟迟没有落地,要么落地后因为供应链问题难以正常运转。   就业市场看似数据亮眼,但很多岗位要么是临时的、低薪的,要么与劳动者的技能不匹配,真正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并没有显著增加。   更让民众失望的是,政府在应对经济问题时,似乎总是停留在口号层面,缺乏切实有效的长远规划。   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特朗普曾提出过庞大的基建计划,但这个计划迟迟没有得到有效推进,国会两党围绕资金问题争论不休,最终沦为一纸空文。   普通民众期待的是实实在在的改变,是出门不用为油价太高而犹豫,是超市购物不用为涨价的商品而精打细算,是找工作不用为没有好机会而发愁,但这些期待在现实中一一落空。当口号无法转化为生活的改善,支持率的下滑自然成为必然。   在政治层面,特朗普的执政风格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他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发表激进言论,与媒体、反对党甚至党内同僚展开激烈对抗,这种风格虽然能巩固核心支持者,但也让不少中间选民感到不适。   中间选民更希望看到一个能够凝聚共识、推动国家稳定发展的领导者,而不是一个总是处于争议中心、制造分裂的总统。这种对执政风格的不满,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对特朗普的评价,进一步拉低了支持率。   面对支持率的低迷,特朗普团队也试图采取一些措施挽回民心,比如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宣传,强调政府在应对某些问题上的努力,但这些举措似乎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民众更看重的是实际效果,而不是宣传中的“成绩”。   如果物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爱泼斯坦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没有平息,经济发展依然缺乏动力,那么特朗普的支持率恐怕很难出现实质性的回升。毕竟对于选民来说,选票最终还是要投给那些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好的领导者。   38%的支持率不仅是特朗普个人执政面临的困境,也反映出当前美国社会存在的深层矛盾。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如何拿出切实有效的政策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如何重建政府的公信力,这些都是摆在特朗普政府面前的严峻挑战。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特朗普的执政之路会更加艰难,美国社会的分裂和动荡也可能进一步加剧。毕竟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当失望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以某种方式爆发出来,这对美国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都将带来不小的冲击。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