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声称,中日两国应通过外交渠道,在相互尊重的基

鉴清评趣 2025-11-21 11:09:06

11月20日,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社论声称,中日两国应通过外交渠道,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弥合裂痕,为区域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日最近的争拗显示,双方须避免在敏感且短期无解的课题上刺激对方,维持战略模糊与现状,有助于降低冲突的风险。 早在11 月 13 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就召见了日本驻华大使,严肃地谈了这事,气氛一点都不轻松。大家都在看这事怎么收场,结果 11 月 18 日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会议上,两国又直接对上了。 日本提了想 “入常” 的诉求,说自己是 “和平国家” 够资格,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当场就回了句 “日本没有资格”,这话把日本的诉求堵得很死,连朝鲜代表也跟着反对,现场阻力不小。更巧的是,前一天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还特意强调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等于把话挑明了,没模糊空间。 矛盾发酵到 11 月 19 日,中方就出了实际举措,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还中止了恢复日本牛肉对华出口的磋商。外交部发言人说得很清楚,这和高市早苗的涉台言论,还有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背景都有关系。 其实看数据就知道,2024 年上半年日本农林水产品对中国出口已经降了 43.8%,海鲜更是跌了 92.3%,这次暂停等于让刚有点起色的出口又遇了坎 ——11 月 7 日才恢复的北海道冷冻扇贝刚运了 6 吨,后续的海参出口就全停了。到了 20 日,又有消息说中国一艘邮轮放弃在冲绳宫古岛靠岸,日媒都觉得和两国关系紧张脱不了干系。 这边中方表态强硬,日本内部其实也不是一条心。前首相野田佳彦就公开批评高市早苗,说她的话太出格,把中日关系拖进了严峻局面,还说作为自卫队最高指挥官,随便聊具体情况特别轻率,甚至有点危险。 这种分歧在日本政坛挺明显的,像野田佳彦、鸠山由纪夫这些人,和右翼势力想法不一样,右翼想突破战后秩序,让日本在军事、政治上 “正常化”,但务实派很怕真的和中国起冲突,毕竟经济和社会都扛不住后果。 就在这时候,日本外务省亚大局长金井正章去了中国,表面看是来 “灭火” 的,说涉台言论没改日方一贯立场,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其实是在平衡国内的压力,怕两边误判了对方的战略。 其实中日之间的矛盾早就有底子,不只是这次的涉台言论。东海油气田的问题吵了好多年,日本非要划个 “中间线” 分资源,可这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中国的春晓气田明明就在自己大陆架的自然延伸区域,日方说的什么 “西管效应”,早被地质学证实是假的。 还有历史问题,一直是个解不开的疙瘩,日本政府嘴上道歉,可议员甚至首相总去靖国神社祭拜战犯,教科书还淡化军国主义行为,这让经历过战争伤害的中国人没法不担心。 加上 2010 年中国经济超过日本成了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对中国崛起的疑虑越来越深,两边的信任基础本来就不牢。 但有意思的是,就算矛盾不少,两国在有些领域还在合作。2025 年 1 月双方刚在人文交流上达成十项共识,涵盖青少年互访、旅游合作这些,日本还放宽了中国公民的签证政策,看得出来有合作的诚意。 这就像《联合早报》之前社论里说的,中日关系合则两利、斗则俱损,就像法德能放下恩怨搞欧洲共同体,中日也该有这格局。 现在社论提的 “维持战略模糊”,其实就是想让两边先稳住,别在敏感问题上硬碰硬,毕竟真要是冲突起来,不光两国受影响,整个亚太的金融市场、地区稳定都会被拖累。 说到底,中日关系不只是两个国家的事,往大了说关系着整个亚洲的和平。现在社论把问题指出来了,接下来就看两国能不能真的用外交方式沟通,守住各自的底线,在能合作的地方多发力。 那么,你觉得中日能放下眼前的争执,找到平衡的办法吗?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