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不抓,晚不抓 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抓 而且抓的正好都是日本间谍,这说明他们想干什么事,派了什么人来,我们早就知道了。 等这些间谍把情报网织得差不多,自以为得手时,再一锅端,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日本间谍从来没闲着,86岁的阿尾博政潜伏34年,伪装成经济学者,偷偷标注了85个机密军事管理区坐标,罪恶昭彰。 2017年6个日本人以开发温泉为幌子,在山东、海南测绘,电脑里搜出80份机密,连航母基地数据都敢偷。 2024年查获的日本企业,借着合作智能驾驶的名义,采集军事禁区三维数据,直接能给导弹制导。 学术圈也成了他们的渗透地,某日本大学借着文化研究的名义,在西南搜集地理数据,疑似给自卫队提供支持。 生物领域也没放过,安斯泰来制药的日籍高管,利用职务便利,妄图窃取中国生物战略资源信息,被当场拿下。 科技手段更是升级,2024年多地发现日本小型无人机,带着高清摄像头和AI识别,在军事基地周边偷偷侦查。 黑客也没闲着,“海莲花”组织植入木马,偷走中国新型驱逐舰设计图纸,把黑手直接伸向了国防科技。 这些间谍身份五花八门,退役军官、企业高管、学者,披着合法外衣,干着危害国家安全的勾当。 选在这个时候收网,就是要敲山震虎。日本近期扩军叫嚣不断,这抓捕就是最直接的警告:别痴心妄想。 我们的反间谍网络早已铺开,从线下排查到线上监测,不管间谍藏得多深,手段多隐蔽,都逃不过火眼金睛。 不是不抓,是时候未到。等摸清了他们的套路、揪出了关键人物,再集中收网,才能斩草除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