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开始转向了? 泰国总理下达命令 11月18日,泰国总理下达命令:全面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这是在泰国国王访华之后,泰国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对中泰关系甚至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知道,这可是泰国国王继位后第一次访华,更是中泰建交 50 年来国王首次访华,这份分量不用多说。 以前中泰合作多是政府层面在推进,这次国王亲自出马,不光去灵光寺瞻礼佛牙舍利、看故宫特展续上人文情谊,还特意去北京航天城、人形机器人研究中心看科技项目,明摆着是给两国合作定调:既要守好 “中泰一家亲” 的老底子,更要抓牢科技、绿色这些未来的新机遇。 有泰国专家说得实在,国王访华就是用 “王室定调” 给中泰关系上了双保险,以后不管泰国国内政局怎么变,对华合作的大方向都不会动摇,这可比单纯的政府承诺管用多了。 总理紧接着下的命令,其实是把国王访华的政治共识变成了具体行动。咱们普通人可能没感觉,但看数据就知道这合作力度有多大。 中国已经连续 12 年是泰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了,2024 年双边贸易额就到了 1339.8 亿美元,2025 年前三季度更是冲到 1143 亿美元,同比涨了 17%,这可不是小打小闹。 更关键的是投资,以前中国对泰投资可能还偏传统行业,现在光是 2025 年一年,中国对泰投资就超过 31 亿美元,全往清洁能源、数字经济这些高科技领域扎,光中国车企在泰投资就超 200 亿元,带动当地好几万人就业。 泰中罗勇工业园就是最鲜活的例子,这个园区现在已经聚了 270 多家中国企业,累计工业总值超 300 亿美元,给泰国创造了 6 万个工作岗位。 以前泰国人提起中企,可能还觉得是来建厂卖货的,现在不一样了,比亚迪在罗勇府的工厂都投产了,年产能 15 万辆新能源汽车,还配套建了电池厂。 海尔、海信的智慧工厂也落地了,生产的空调、冰箱不光供泰国本地,还辐射整个东南亚。泰国总理心里门儿清,跟着中国的技术和产业链走,才能摆脱过去只靠卖大米、橡胶的老路,这才是实实在在的产业升级。 交通上的变化更直观,中老铁路开通到现在,货运量都超 6760 万吨了,其中跨境货物就有 1500 万吨,泰国的山竹、龙眼通过这条铁路,几天就能运到中国,比以前走海运快了一半多。 而且中泰铁路一期曼谷到呵叻段也在加速建,以后从泰国坐火车就能直达中国,不管是做生意还是旅游都方便太多。 泰国商家现在都盼着这铁路赶紧通,有个卖榴莲的老板就说,以前榴莲运到中国得担心变质,铁路通了能多赚三成钱。 老百姓能摸到的好处也不少,中泰现在互免签证,2023 年中国游客就去了一千多万人次,泰国的旅游从业者终于不用愁生意了。 反过来,泰国的大米、山竹通过中泰 AEO 互认安排,通关速度快了好多,咱们超市里泰国水果越来越新鲜,价格也更实在。 更别说文化上的亲近,两国现在有 3 万多留学生在对方国家读书,泰国年轻人学中文的越来越多,街上随处能看到中国手机店、中餐馆,“中泰一家亲” 真不是喊口号。 泰国这次转向,其实也是看清了国际形势。现在全球经济不好,美国欧洲市场都在萎缩,而中国是泰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也是最靠谱的投资来源国。 2025 年前五个月,泰国对华出口虽然涨了 17.87%,但从中国进口涨得更快,贸易逆差看着大,可泰国拿到的是中国的技术、投资和市场渠道,这是长远的好处。 泰国商业部长都公开说,要让泰国的贸易战略跟上中国 “十五五” 规划的节奏,连国家发展规划都要对齐,这转向的决心还不够明显吗? 更关键的是,泰国这步棋还带动了东盟。作为东盟的重要国家,泰国深化对华合作,等于给其他东盟国家打了个样。 现在中国和东盟在推自贸区 3.0 版,泰国带头和中国搞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合作,其他国家自然愿意跟上。 中老铁路已经辐射到越南、新加坡等 19 个国家,以后中泰合作的产业链会拉着整个东盟一起发展,这才是泰国总理真正的考量,既抱稳了中国的大腿,又在东盟里坐稳了位置。 以前总有人说泰国在大国之间搞平衡,可这次不一样,从国王定调 to 总理下令,从经贸到科技再到人文,全方位深化合作的架势摆得足足的。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专家都挑明了,泰中合作要从 “融入” 变成 “共创”,就是要和中国一起搞研发、建供应链、开拓市场。 这哪是简单的合作升级,分明就是战略上的主动靠拢,泰国这波转向,既是顺势而为,更是真心实意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