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手了! 荷兰安世半导体将被踢出在产业链之外! 11月1日,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明确表态:欢迎因关键半导体断供陷入停工的国际企业,向中国商务部提交申请以获取出口豁免,支持其持续开展汽车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制造相关业务。 这一回应释放出强烈的产业链维稳信号,也让此前被荷兰当局强行接管的安世半导体,面临被排除出核心供应链的风险。 作为全球汽车芯片领域的"隐形巨头",安世半导体的分量不言而喻。这家专注于二极管、晶体管等关键器件的企业,每秒可生产3000个芯片,年产能高达700亿个,特斯拉、宝马、大众等主流车企均高度依赖其供应,其产品渗透到汽车车灯、转向、空调等数百个核心控制部件中。 如今它的供应链动荡,正引发全球汽车产业的连锁恐慌。 荷兰当局此前以"公司治理存在严重缺陷"为由,援引《货物可用性法》接管安世半导体,冻结其资产并罢免中方CEO,将股权交由第三方托管。但这一说法难以服众,其行动恰好在美国出台半导体管制"穿透规则"后一天落地,且安世外籍高管随即同步提起司法申请,衔接之顺畅引发广泛质疑。更关键的是,荷兰或许没算清一笔账:安世80%的产能已扎根中国,技术骨干与供应链核心均在中国境内,所谓"接管"实则只拿到了空壳股权。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早已发出紧急预警,10月中旬安世已通知车企无法保证芯片交付,若问题持续,欧洲车企可能在数周内面临停产风险,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更直言,危机将波及发电机、建筑机械等多个工业领域。 现实中,本田北美工厂已因断供停工,沃尔沃等企业也陷入零部件短缺困境。 中方的豁免政策恰似及时雨,既直指荷兰"不当干预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的核心问题,又为企业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反观荷兰,这番操作不仅砸了自身"商业环境开放"的招牌,更让其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毕竟没有企业愿意与动辄动用行政力量剥夺股权的国家深度合作。 现在全球的目光都盯着荷兰:是继续硬撑着"治理缺陷"的说法,还是正视产业链规律主动纠偏? 答案,或许就藏在越来越多车企奔向中国申请豁免的脚步里。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