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方学者发声:一旦开战,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美西方集团的军事围困,更要警惕经济、技术

小依自强不息 2025-11-21 18:34:41

俄方学者发声:一旦开战,中国面临的不仅是美西方集团的军事围困,更要警惕经济、技术、能源等一连串“暗坑”。 倒退回去年,大家还在讨论“国产手机崛起”,谁能想到一块小小的芯片,能让中国电子产业集体“打摆子”? 当时海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芯片进口额达4156亿美元,超过石油的3652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年要为进口芯片多掏近3000元。 别看平时拿着手机刷短视频、剁手购物,真要哪天供应链断了,不仅手机买不到,价格飞涨,连家里电饭煲都可能要歇菜。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国产芯片不是有进展吗?华为不都出麒麟芯片了? 但要看到,7纳米以下的高端制程仍依赖进口设备,EDA设计软件的核心算法还掌握在别人手里;真正的产业链自主,不是一两款产品的突破,而是从沙子到芯片的全链条可控。 芯片依赖背后,是全球产业链分工的现实——过去几十年,我们专注于制造环节,却在核心技术上“搭便车”;当别人收起“便车”钥匙,才发现自己的“发动机”还没装好。 中国这些年也不是没有危机感。芯片断供,科技自立提上了日程;粮食进口多,国家不断储备和科技攻关;能源依赖大,新能源、核能、风能齐上阵。 但这些努力需要时间。技术不是砸钱就能买来的,创新要熬,人才要留,专利要争;粮食安全不是“多种点地”这么简单,良种、农机、气候、政策,哪样都不能落下。 短期看,企业可能要忍受研发投入的“阵痛”;长期看,只有把产业链、技术链、供应链都攥在自己手里,才能在国际风云中站稳脚跟。 咱们普通人最该做的,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多一分支持,多一分耐心。 别遇到国产货就挑刺,别遇到自研技术就冷嘲热讽。 当每个实验室的灯光亮到深夜,当每块国产芯片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那些所谓的“暗坑”,终将变成中国科技突围的路标

0 阅读:0
小依自强不息

小依自强不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