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航展最后一日,印度“光辉”战机给全球观众上演了一出“自由落体”大戏——它从空中直直坠落,冒出的黑烟比烟花绽放还要壮观,飞行员连弹射逃生的机会都没有。这一幕让现场近千名观众目瞪口呆,刺耳的警笛声震得人耳朵生疼。事后得知飞行员遇难,更让人倍感唏嘘。 说起这“光辉”战机,此前可是没少被吹嘘。航展前,印度媒体宣称它是“四代半佼佼者”,备受全球关注,不少国家还有购买意向。印度军迷直播时更是得意洋洋,一边贬低巴基斯坦的“中国山寨机”,一边吹嘘自家战机是“真正自主研制”。结果如何?那些吹嘘的泡沫瞬间破灭,比表演用的彩纸消散得还快。 更搞笑的是,航展前它就闹过笑话。17号静态展示时,机身不断滴下黑油,地勤人员慌乱地掏出购物袋来接油——这要是飞起来,一路漏油,是想给飞机“加油”还是“自焚”呢?后来印度国防部还嘴硬,称那是“冷凝水”,属于正常现象。照这么说,水往外冒不用管,拿袋子接着等它蒸发就行?要是真正常,何必要用购物袋接着呢? 然而,印度偏要让这架飞机上天。结果,从升空到坠毁全程直播,观众也算“大开眼界”了。事故一发生,印度博主纷纷发出“心碎”表情,想必心里在呐喊“我的骄傲啊”。 说实话,印度摔飞机早已不是新鲜事,“光辉”战机坠毁不过是历史的重演。上世纪80年代引进的米格 - 21,至今已坠毁近300架,平均每年坠毁10架,网友调侃“米格 - 21是印度空军的催命符”。2019年,一架米格 - 21在训练时坠毁,飞行员跳伞后竟被残骸砸中身亡;2021年,另一架米格 - 21甚至砸中地面民房,造成平民伤亡。哪次事故不是闹得沸沸扬扬?但印度空军依旧照摔不误,吹嘘依旧。 往前追溯,“光辉”战机自身也状况不断。2015年首飞时,发动机喷口黑烟滚滚,活像烧煤的拖拉机;2020年地面滑行测试,起落架差点折断,把地勤人员吓得够呛。就这质量,还敢吹嘘“自主研制”?说它是“摔机专业户预备役”,一点都不为过。 为何频繁坠毁?根源在于“万国组装”的问题。除了机壳,发动机是美国的,雷达是以色列的,航电系统也是七拼八凑。就像搭积木,零件来自十多个国家,标准不统一,出了问题就相互推诿。印度斯坦航空公司更是离谱,修飞机如同“开盲盒”,有什么零件就用什么,地勤培训也毫无章法,今天学美国的,明天学以色列的,不出事才怪。 印度总宣称“光辉”是歼10的噩梦,还画个画像说能碾压对方。可现实是,迪拜航展上“光辉”自己先摔了,这简直是“噩梦照进现实”。此前巴基斯坦展馆曾出现印度空军官员围观JF - 17的画面,有人说是取经,有人说是专业交流。如今,“光辉”一摔,之前吹过的牛都成了笑话。 自主研发哪能靠嘴皮子吹出来?工业基础、技术积累、人才梯队,缺一不可。印度这些年摔飞机也不是头一回了,但在国际航展上摔机,无异于当众出丑——以后谁还敢买?就算白送,也要考虑飞行员的安全。 最后,印度成立了调查委员会,但按照惯例,大概率又会把责任推给飞行员。可再怎么甩锅,也甩不掉“光辉”身上的万国标签,甩不掉工业薄弱的事实。这场坠毁,与其说是意外,不如说是印度军工“大跃进”的必然结果。 信息来源:综合《印度时报》、印度国防部及多家国际媒体报道。 你觉得印度军工问题出在哪儿?是急功近利还是基础太差?评论区聊聊!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