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集团中的老湘营是一支什么部队,为何曾国藩对它既喜又恨?   左宗棠奉命西征的

亨克孤独 2025-11-22 17:44:19

湘军集团中的老湘营是一支什么部队,为何曾国藩对它既喜又恨?   左宗棠奉命西征的时候,手里头战斗力最强的就是老湘营,这支部队是曾国藩调拨给他的。那么湘军集团中的这个老湘营到底有什么来头,为何会加上一个“老”字呢?   这“老”字可不是随便叫的,既透着资历深,更带着点和曾国藩嫡系湘军划清界限的意思。   要说清楚它的来头,得从湘军刚起步的时候说起。早年间太平军闹得凶,八旗和绿营兵根本顶不住,朝廷就让各地官员自己组织团练自保。   当时湘乡知县朱孙贻觉得局势不对,就支持当地的读书人罗泽南和他的门生王鑫,拉了一支乡土武装,这就是老湘营的前身,也是整个湘军的最初家底。   后来曾国藩回乡办团练,这支现成的队伍就顺理成章成了他的创业本钱,说起来老湘营比曾国藩后来扩编的很多湘军部队资格都老得多。   后来罗泽南战死,另一员主将也殉国了,王鑫就成了这支部队的核心人物。可这王鑫是个有大本事也有大脾气的人,打仗特别勇猛,治军又严,手下的士兵都是湘乡本地的庄稼汉、猎户,同乡同族抱团,打起仗来嗷嗷叫,太平军都怕他,私下里叫他“王老虎”,能绕道走绝不正面撞上。   但也正因为本事大,王鑫越来越恃才傲物,根本不把曾国藩的命令当回事。曾国藩让他招三千人补充兵力,他转头就私自招了上万人,摆明了要扩充自己的势力。   曾国藩最讲究“一切行动听指挥”,哪能容忍手下人这么不听话?两人的矛盾闹得越来越僵,最后王鑫干脆带着队伍脱离了曾国藩,转投了湖南巡抚骆秉章。为了和曾国藩的嫡系湘军区分开,他才把自己的部队命名为“老湘营”,既彰显自己是湘军的老底子,也暗戳戳表明了独立性。   曾国藩对这支部队的感情,那真是复杂到了骨子里。要说“喜”,那是真打心底里稀罕它的战斗力。   老湘营的士兵都是同乡,凝聚力极强,又经过严苛训练,打起仗来悍不畏死,不管是守城还是冲锋,都是一把好手。   曾国藩办湘军早期好几次被太平军打得走投无路,都是老湘营在关键时刻顶上去,硬生生把局面扳回来。可以说,镇压太平军的很多硬仗,缺了老湘营还真不行,这支部队就是湘军里最能打的“尖刀”,让曾国藩根本离不开。   可要说“恨”,也是真的恨得牙痒痒。这支部队太不听招呼了,王鑫在的时候,公开和他叫板,私自扩军、违抗命令,完全不把他这个湘军统帅放在眼里。   更让曾国藩膈应的是,王鑫带着队伍转投骆秉章后,成了别人手下的王牌,自己明明是湘军的创始人,却管不住这支最能打的老部队,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而且老湘营的独立性太强,就算后来王鑫病死,部队重新归到曾国藩名下,那些老兵老将还是带着以前的脾气,听调不听宣,曾国藩想把它彻底融入自己的嫡系体系,始终没能如愿。   更讽刺的是,王鑫当年和曾国藩闹掰,全靠左宗棠在中间力保才站稳脚跟,后来曾国藩却主动把这支部队调拨给左宗棠西征。   倒不是他大度,实在是老湘营的战斗力摆在那,西征路途遥远、环境恶劣,面对的敌人又凶悍,换其他部队还真扛不下来。   而老湘营也没让人失望,跟着左宗棠平定叛乱、收复新疆,硬生生打出了一片功勋,成了晚清军队里响当当的王牌部队。   说到底,老湘营就是这么一支让人又爱又恨的队伍。它出身湘军老底子,战斗力强悍到让人离不开,这是曾国藩的“喜”;可它骨子里的独立性太强,将领恃才傲物不听指挥,始终没法被彻底掌控,这就是曾国藩的“恨”。   而那个“老”字,不仅刻着它的资历,更藏着它和曾国藩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纠葛,直到后来西征战场,才算是让这支部队的价值真正发挥到了极致。  

0 阅读:44

猜你喜欢

亨克孤独

亨克孤独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