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胃总是不太平,加上昨天刚接种了带状疱疹疫苗,整个人像被抽空了力气。傍晚时分,胃里空落落地提醒我该进食了,可拿起手机翻遍外卖平台,那些油腻重口的美食图片竟让我一阵反胃。 最后,我泡了杯麦片,用家里仅剩的一根小葱炒了个鸡蛋,草草吃完后冲了包气滞胃痛冲剂。当温热的液体滑过食道,那股暖意缓缓包裹住不适的胃部,我才终于长舒一口气——这是今天第一次感到“舒服”的时刻。 “人真是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句老话在生病的时刻显得格外真切。 我的胃就像个任性的孩子,时不时闹点小脾气。朋友多次劝我:“去查个胃镜吧,图个安心。”可我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脱。怕检查的痛苦,更怕万一查出什么。这种矛盾的心理,想必不少人都有体会。 我们总在健康与恐惧间徘徊: 明知道该面对,却选择逃避;清楚预防重要,却总拖到不能再拖。这不禁让我思考,为什么我们对待自己的身体,反而最缺乏勇气? 这个平凡的夜晚让我明白两件事: 一是最简单的食物往往最抚慰人心,当身体发出信号时,它需要的不是美味,而是恰到好处的温暖; 二是健康管理不能只停留在“不舒服了再解决”,真正的自爱,是鼓起勇气防患于未然。 那一包冲剂能缓解一时之痛,但长期的安宁,还需要我迈出那一步——预约胃镜检查。这不是因为症状有多严重,而是我对自己的生命,该有一份不逃避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