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问韩国总统李在明:若中国武统台湾,你会不会出手?李在明笑着回答:那是人家的家务事,我只需说声谢谢就行,不得不说,他确实比尹锡悦精明太多,1、对中要经济;2、对美要安全;3、对内要选票——这三点,就是他的执政底牌。 韩国政坛这几年乱成一锅粥,尹锡悦2024年底突然宣布戒严令,全国炸锅,国会连夜投票解除,几天后国会第二次弹劾动议直接通过,尹锡悦职权停摆。2025年4月宪法法院全票通过罢免,他成了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个被赶下台的总统,顺带还创下好几个“首次”:现任总统被逮捕、被拘留调查啥的。尹锡悦下台后,韩国直接进入提前大选模式,共同民主党推李在明,国民力量推金文洙,改革新党推李俊锡,三个人杀得昏天黑地。 李在明这个人,从小家境穷得叮当响,小学毕业就进厂打工,左手还被机器压残废了,后来一边送报一边自学考上大学,过了司法考试当律师,专帮工人打官司。2010年当上城南市长,搞债务重组、免费校服、青年补贴,2018年又当京畿道知事,发灾害基本收入,疫情时直接发钱,基层支持率一直很高。2022年大选他输给尹锡悦就差0.73%,2024年1月在釜山还被刺颈,差点没命,但人硬是挺过来了。尹锡悦倒台后,他党内初选90%多票碾压,6月3日大选拿了49.42%,直接上位。 大选前最火的问题就是台湾地区局势。美国《时代》杂志2025年5月底采访他,直接问如果大陆对台湾地区动武,韩国出不出手。李在明当时笑眯眯地说,等外星人入侵地球再考虑这个答案。国内保守派气得跳脚,说他太暧昧、太亲华,但他那句话其实就是在说,这是两岸内部的事,韩国别掺和。之前2024年他还在集会上说过,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韩国别去招惹,对大陆和台湾地区都说声谢谢就行。保守派拿这个猛攻他“亲中”,但选民吃这一套,因为大家都知道,尹锡悦那几年一边倒抱美国大腿,加入芯片联盟、扩萨德、对华出口直接腰斩,三星、现代、LG营收大跌,普通人日子难过,物价涨、饭碗少。 李在明上台后,外交上走得就是务实路线。第一,对中国重经济。中国一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半导体、电池、汽车大头市场都在那边。他上台没几天就重启中韩自贸谈判,推动企业去青岛、上海、苏州谈合作,对华出口很快就回暖,中国游客回来,明洞商圈又热闹了,股市也反弹,失业率开始往下掉。韩国这种出口型经济,疏远中国等于自己砸自己饭碗,他很清楚这点。 第二,对美国要安全。韩美同盟他从来没动摇过,上台后反复强调这是外交安全基石,驻韩美军作用他也公开肯定,还继续美日韩三边合作。但他加了一句,军费分担、基地部署得韩国自己说了算,不能让美国战略利益变成韩国负担。芯片供应链上,他答应在美国建厂,但亚洲市场份额不让步。这种平衡让首尔在大国间多点回旋余地,不像尹锡悦时期几乎全押美国,结果中国一反制,韩国企业遭殃。 第三,对内抓选票。上台第一件事就是成立紧急经济小组,发追加预算,扩大青年就业培训、失业补助、小微企业支持。没啥高大上的口号,就实打实解决老百姓关心的物价、工作、住房。民调显示,他上台几个月支持率稳在60%左右,尤其年轻人认他,因为政策落到实处,工厂订单多了,餐桌上的肉又吃得起了。 现在2025年11月了,李在明执政快半年,韩国社会总算从戒严弹劾那场闹剧里缓过劲来。尹锡悦那边还在打官司,特别检察在查戒严责任。李在明自己旧案司法程序也还在走,但他支持率没掉,反而因为经济数据好看又涨了点。对朝他也松了口,暂停喊话广播,恢复部分热线,避免边境小动作升级。反华示威那种极端事他直接定性为破坏国家利益,免签游客回来后明洞又是中国人最多。 说白了,李在明这人精就精在不玩意识形态那一套,韩国夹在美国和中国中间,小国求生存就得左右逢源。尹锡悦硬要选边站,把经济赌进去,结果把自己赌没了。李在明学乖了,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选票靠民生,三条腿走路,日子过得稳当多了。很多人说,他这句“谢谢”不是认怂,是最高级的自保智慧。韩国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不是喊口号,是钱包鼓不鼓、工作稳不稳。李在明抓住了这点,短期看,他这条路走得还算顺。长远咋样,谁知道呢,大国博弈里,小国永远得小心翼翼。至少现在,韩国总算喘了口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