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俄乌冲突发生后,两国之间的贸易通道还是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2025年1月1日,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最后的贸易通道画上句号。俄罗斯天然气不能再通过乌克兰管道输往欧洲。Telegram 频道上表示: “25年前,当普京执掌俄罗斯政权时,每年通过乌克兰向欧洲输送的天然气超过1300亿立方米。如今,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运输量为0,这是莫斯科最大的失败之一。” 说实话,这事儿拖了三年多才彻底了结,很多人以为2022年2月一开打,天然气立马就停了,其实没那么快。俄乌之间那条老管道是从苏联时代就修好的,横穿乌克兰全境,主要入口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苏贾镇,出境去斯洛伐克那边。冲突头两年,这条线居然还正常跑着气,虽然量越来越少,但每天还有几千万立方米往欧洲送,主要买家是奥地利、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中欧国家。为什么没马上停?因为2019年底双方刚签了五年过境协议,规定2020年输650亿立方米,之后每年400亿,俄罗斯得付过境费给乌克兰,一年好几亿美元。协议是硬性的,乌克兰那边也需要这笔钱填预算,俄罗斯则需要这条线继续往欧洲卖气挣外汇。所以就算炮声隆隆,气还是照常流。 到2023年,量已经掉到150亿立方米左右,2024年更少,只有155亿左右,每天也就四五千万立方米,主要走苏贾那个点,其他支线早关了。欧洲那边早就在备战,建了一堆LNG接收站,从美国、卡塔尔、挪威拉气,拉得飞起。德国、意大利这些大户基本摆脱了对俄管道气的依赖,储气库经常九成以上满着。匈牙利和斯洛伐克还想多要点便宜俄气,菲佐那时候还到处嚷嚷,说停了会坑苦欧盟,但也没辙,协议到期乌克兰死活不续。泽连斯基反复表态:打仗呢,凭什么还给你钱打我们?不续约就是断你财路。 2024年12月31日,最后一天还有4200多万立方米的气过了境。2025年1月1日早上8点莫斯科时间(北京时间13点),俄气公司直接发声明:因为乌克兰明确拒绝续约,从现在起停止过境乌克兰向欧洲供气。同一天,乌克兰天然气运输系统运营商公布数据,当天俄罗斯天然气申请过境量为零。苏贾计量站的闸门彻底关死,管道里残余的压力放空,流量表指针归零。就这么干脆,持续了几十年的俄气过境乌克兰时代结束了。 这事儿对俄罗斯打击不小。普京2000年刚上台那会儿,俄罗斯经济刚从98危机爬出来,靠的就是卖油卖气。那时候通过乌克兰的管道一年真能跑1300多亿立方米,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大头,欧洲市场主要是德国、意大利、法国这些西欧国家,钱赚得盆满钵满。二十多年过去,现在这条线归零了,北溪1早停了,北溪2压根没通上,亚马尔-欧洲线也关了,只剩黑海底下的土耳其溪和蓝溪还在往土耳其和匈牙利送点气。2025年俄罗斯给欧洲的管道气估计就剩二三十亿立方米,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俄气公司直接丢了上百亿美元的收入,虽然转头往中国、印度卖原油和LNG补窟窿,但管道气这块欧洲市场是彻底丢了,再也回不去了。 乌克兰这边呢,少了好几亿美元过境费,差不多8-10亿一年,但他们觉得值。泽连斯基直接说这是莫斯科最大败仗之一,把能源当武器勒索欧洲,结果把自己最赚钱、最方便的市场玩丢了。欧洲这边其实早有准备,2022年气价飞天之后,大家拼命找替代来源,美国LNG卖疯了,挪威管道气也加量,2025年全球LNG新产能又上来一大波,北美、中东项目扎堆投产,估计能把俄气这点缺口轻松填上。价格虽然短期波动,但大趋势是往下走,欧洲今冬储气库还剩大半,压根不慌。 现在回头看,这条管道停了,其实是俄欧能源关系几十年积累矛盾的总爆发。俄罗斯想用气卡欧洲脖子,欧洲铁了心去风险化,乌克兰卡在中间当了最后一锤。结果俄罗斯丢了欧洲这个金主买家,欧洲多花了点钱但供应更稳了,乌克兰少赚过境费但断了俄罗斯的战争经费,美国LNG卖得更多,大家各有得失。但对俄罗斯来说,这确实是战略级别的失分,以前靠能源吃饭的底气少了一大块,以后想靠卖气影响欧洲政局,门都没有了。这事儿,算是给过去二十多年俄欧能源博弈画了个句号,以后看的是LNG船队和亚洲市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