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媒体突然报道了,北京多家日本料理店接连出现预约取消,影响正在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1-23 13:53:55

果不其然。   日本媒体突然报道了,北京多家日本料理店接连出现预约取消,影响正在扩大。   这波取消潮不是凭空来的,得从11月中旬说起,那会儿北京不少开了好几年的日料店就陆续接到取消电话,到12月初,有的店一半预约都黄了,新订单更是少得可怜。   做了十年日料的张老板说,现在进货比走钢丝还难,新鲜海鲜进少了怕老客想吃没有,进多了卖不出去就得砸手里,光上周就亏了两万多。   背后的导火索其实很明确,日本政客高市早苗近期发表涉台错误言论,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再加上2023年8月24日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后,中方就暂停了日本水产品进口,双重影响让消费者心里犯了嘀咕。   你可能不知道,2024年日本对华水产品出口额只剩61亿日元,比2022年的871亿日元跌了90%还多,原本撑起日料店菜单的北海道扇贝、青花鱼,现在想进都进不来。   更关键的是,高端日料品牌赤坂亭都开始大量关店,北京、上海好几家门店都歇业了,可见整个行业的寒意有多浓。   其实日料店早就想自救,很多店把食材换成了大连的扇贝、青岛的梭子蟹,还有俄罗斯的松叶蟹,连大家以为是“日本专属”的蒲烧鳗鱼,现在也大多是福建产的国产货。   数据说话,现在北京日料店的食材里,国产占比已经超过56%,全球八成的鳗鱼都是中国养的,根本不愁没替代选项。   可消费者不买账,一方面是核污染水带来的安全顾虑没散,另一方面,日本政坛的强硬表态让情感上难以接受,哪怕食材是国产的,也不想去日料店消费。   这让我想起2012年钓鱼岛风波时,日系车在华销量暴跌后花了8个月才回升,2017年萨德事件后,北京韩餐销售额直接骤降30%,严重的地方跌了70%。   历史总是相似,餐桌从来都是情绪温度计,一旦国家间关系紧张,最先受影响的就是这些和民众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   日本这边也挺着急,丢了中国这个最大市场后,想把水产卖给韩国,结果韩方直接严格检测,相当于禁止进口,想找印度补位,可印度水产的质量和监管又过不了中国消费者的关。   他们试着把扇贝运到泰国加工再出口,可这样一来成本涨了25%,价格没了优势,根本没人买。   其实消费者不是故意抵制,而是心里有两道坎,一道是安全关,日方至今没拿出核污染水监测的完整技术材料,谁也不想拿健康冒险;另一道是情感关,核心利益被触碰,自然不想为相关消费买单。   日料店的困境,本质上是小国产业在大国博弈中被夹在了中间,既左右不了外交风向,又得承受市场的冲击。   现在国产海鲜越来越给力,连云港的梭子蟹比去年便宜两成,渤海湾的生蚝7.9元一个,性价比远超进口货,消费者有更多选择,自然没必要将就。   说到底,生意要做下去,首先得让消费者放心、舒心,国家间的关系理顺了,餐桌才能热闹起来。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0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