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

迎梅看养护 2025-11-23 16:47:46

1939年,国军营长史恩华,被日军包围,师长大惊,连忙组织人员营救,谁知营长却说:“日军太多,我突围不了,只能以死报国!” 那是9月的湖南岳阳,新墙河北岸的笔架山阵地正在猛烈交火。日军奈良支队调集三千兵力,炮兵、机枪、航空支援一齐上阵,从岳阳一路杀到笔架山,意图撕开新墙河防线,为进攻长沙铺路。 史恩华的3营被部署在前沿山头,他手下五百人,要挡住的是数倍于己的进攻。 史恩华刚到阵地不久,工事还没全修完。他带头搬沙袋,半夜巡查阵地,发现堑壕不够深,亲自抡锹加固。兵们说他是个不要命的营长。 实际上他心里比谁都清楚,一旦山头守不住,长沙门户就危险了。 从9月20日清晨开始,日军第一轮炮击就打了足足两个小时,整个山头被炸成焦土。中午,敌步兵发动第一次冲锋,3营用轻机枪把第一拨敌人打下去。但接下来的几次冲锋越来越密,伤亡越来越重,到第二天下午,3营伤亡已超过三分之二。 师部多次联络前沿,要求适时转移。师长覃异之亲自打电话要史恩华带部队撤下,但史恩华说:“笔架山若丢,长沙就危险。我们还能打。”对讲机里传来的是炸弹声夹着士兵喊杀声。 他没有说谎,他的确能打。他部下清一色是训练严、纪律硬的老兵,之前在江西、武汉都打过仗。有战士弹药打光,拿着刺刀冲出堑壕肉搏,也有人捡起战友的枪接着打。 史恩华左肩中弹后让通讯员用纱布绑紧,又继续爬回阵地指挥。 战斗打到第三天,山头只剩四十多人。弹药所剩无几,许多士兵身中数弹却仍死守阵地。有伤员用绷带缠住身体,拖着腿去送弹药。 最后一轮炮击打下来时,整个山头陷入火海。等援军上来,笔架山上已经没一个站着的国军士兵。史恩华与全营五百人尽数战死。 尸体收敛时,有士兵仍抱着枪,有人满身刀伤,还有人残肢横陈。 他被就地安葬在山脚,第二年部队来人为他修墓立碑。2013年,他被民政部正式追认为革命烈士。 史恩华他不是冲动,也不是血气之勇,而是一个军人在生死之间,对国家作出的选择。

0 阅读:45

猜你喜欢

迎梅看养护

迎梅看养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