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中方无视其“最后通牒”,爱沙尼亚称耐心已经快耗尽,这是最后警告了! 说真的,最近欧洲小国爱沙尼亚的操作有点让人看不懂,外长察克纳在11月中旬突然放狠话,抱怨中方无视他们提出的“在中俄之间二选一”要求,还宣称“塔林的耐心即将耗尽,这是最后的警告”。 这事得从头捋,11月4日察克纳刚结束访华,当时还跟王毅外长谈得好好的,说要深化务实合作、恪守一个中国政策,结果才过十几天就翻脸不认人。 更有意思的是,爱沙尼亚所谓的“最后通牒”根本没拿出正式文件,就是在布鲁塞尔的一场闭门会议上口头表态,要求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否则就“重新评估对华关系”。 要知道,爱沙尼亚2024年才刚在俄边境的“萨阿特谢靴子”地带投700万欧元修了边境栅栏,现在又跟着芬兰推进联合导弹防御系统,扬言要“关闭芬兰湾,封锁俄海军”。 而就在放狠话的同时,爱沙尼亚海关还在使用中国同方威视提供的5套集装箱检测设备,这些设备2018年就落户他们东北部边境,至今还在保障通关安全,这种一边用着中国技术一边逼中国站队的操作,实在有点双标。 其实啊,爱沙尼亚的底气多半来自北约,还有背后美国的默许。 这个国土面积才4.5万平方公里、人口刚过137万的小国,2004年加入北约后就一直把反俄当“政治正确”,毕竟历史上被苏联占领过的阴影,让他们对俄罗斯充满警惕。 但警惕归警惕,非要拉着中国选边站就太不明智了,2015年数据显示,俄罗斯曾是爱沙尼亚前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他们在亚洲的重要合作对象,两国贸易互补性极强。 更关键的是,爱沙尼亚经济90%依赖出口,中国的新能源、数字经济领域都是他们想合作的方向,可现在为了讨好北约,居然要放弃实实在在的利益。 美国国务院之前就公开支持爱沙尼亚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说白了就是想把这些小国当棋子,搅黄中欧合作,而爱沙尼亚偏偏还心甘情愿往套里钻。 他们可能忘了,中国从来不吃“最后通牒”这套,之前立陶宛搞“台湾代表处”,结果经贸合作大受影响,这个前车之鉴就在眼前。 说白了,爱沙尼亚的焦虑根本是自找的,小国想在大国博弈中找安全感,也不能用“逼别人站队”这种笨办法。 欧盟内部其实都没达成共识,斯洛伐克总理菲佐早就说过“孤立的是欧盟自己”,德国、法国也一直主张对华务实合作,就连欧盟的“无人机墙”计划,德国都因为成本太高不愿买单。 爱沙尼亚却一门心思冲在前面,还跟着波兰、立陶宛搞反俄小圈子,签署波罗的海军事合作协议,共享军事情报,把自己变成了地缘博弈的前哨站。 可他们不想想,自己的经济总量才376亿欧元,连中国一个大城市的GDP都比不上,真要跟中国闹僵,受损的还是自己的企业和民众。 之前爱沙尼亚想推进塔林老港口改造,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中国企业本来很有兴趣,现在这么一闹,合作大概率要黄,这种捡芝麻丢西瓜的操作,实在让人看不懂。 不过话说回来,爱沙尼亚的表态也暴露了北约内部的分裂,还有一些欧洲小国的无奈。 他们以为跟着美国、抱紧北约大腿就能高枕无忧,却忘了国家之间的合作终究要靠利益共赢,不是靠意识形态捆绑。 中国一直强调“交朋友不看阵营看道理”,王毅外长访华时也明确说过,希望爱沙尼亚校准对华认知,用理性方式发展关系,可他们偏偏要走对抗路线。 现在全球经济下行,爱沙尼亚的信息技术产业、旅游业都需要新的增长点,中国市场明明是绝佳选择,可他们却被政治偏见蒙蔽了双眼。 更讽刺的是,爱沙尼亚一边抱怨中方“无视警告”,一边又没拿出任何实质性反制措施,毕竟他们心里也清楚,真要跟中国断交,损失的只会是自己。 国家之间相处,跟做人一样,尊重才能换来尊重,逼别人选边站的从来都成不了真朋友。 爱沙尼亚要是真为百姓着想,不如把精力放在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上,而不是跟着别人煽风点火。 现在的世界早就不是“非黑即白”的时代了,多边主义、互利共赢才是人心所向,任何想搞阵营对抗、发号施令的做法,最终只会被国际社会孤立。 爱沙尼亚的“最后警告”更像一场自导自演的政治秀,除了刷存在感,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