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招“反客为主”太狠了!就在外界盯着台海中线时,解放军和海警已经悄无声息地摸到了台军的“眼皮底下”。控制东引岛和乌丘屿周边水域,战略意图极为冷酷:这两个岛屿是台军伸向大陆的触角,上面布满了监听雷达和防空导弹。现在,海警把这片海“没收”了,等于直接戳瞎了对手的“预警眼睛”。 说实话,外界还在争论台海中线能不能守得住,咱们已经悄悄把战场搬到了台军的“家门口”。 事情得从2024年5月说起,东部战区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时,福建海警舰艇编队就首次突破了东引岛、乌丘屿的所谓“限制水域”,离乌丘屿最近时才2.8海里,东引岛也只有3.2海里。 到了2025年4月1日,环台军演再升级,海警直接以“混天绫”式路线环台执法,把这两个外岛的周边海域彻底纳入管控范围,东部战区的战机和舰艇还在外围策应,形成了军警协同的立体防控网。 这俩岛看着不起眼,却是台军精心打造的“情报前哨”:东引岛面积才4.71平方公里,距福建霞浦县仅34公里,山体被挖空成了地下堡垒,藏着天弓-2/3防空导弹、雄风反舰导弹,还有能监控大陆腹地的远程预警雷达,驻军一度达到3000人。 乌丘屿更夸张,离大陆鹭鸶岛才17公里,台军在这儿部署了守备大队,还经常搞“反登陆”演练,把它当成“重层吓阻”的关键支点。 台当局原本以为这些岛“易守难攻”,能当第一道防线,没想到解放军和海警直接绕开正面冲突,从海域管控下手,一下子捏住了它们的命门。 其实啊,这招“围海不攻岛”的战术,比直接开火狠多了。 台军在东引岛、乌丘屿的部署看着唬人,但有个致命弱点:所有补给都得靠海运,岛上水电系统脆弱,台风一刮就容易瘫痪。 现在海警常态化巡航,等于掐断了它们的补给线,2025年4月军演时,东引岛就出现了水箱告急、发电机油耗飙升的情况,士兵只能分食储备面包。 更要命的是,海警船带着无人机全天候巡查,台军的雷达一开机就会被锁定,不开机又成了“瞎子”,那些深埋山腹的导弹阵地,在解放军的电子侦察和火控系统面前,早就没了隐蔽性。 台当局陷入了两难:开火就是打响第一枪,正好给了解放军“武力收台”的借口;不开火,所谓的“禁限制水域”就被一点点抹除,守军的抵抗意志慢慢就垮了。 要知道台军的先进防空导弹总共才600枚左右,还得分散部署,真要对峙起来,根本扛不住饱和打击,这些外岛的防御体系说白了就是“纸老虎”。 这种“灰色地带”博弈,背后是中方对局势的精准拿捏。 咱们早就看清了,台军想靠外岛迟滞统一进程,还盼着外部势力介入,但美国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特朗普政府直言台湾不是美国“生死攸关”的核心利益,五角大楼的推演更是15年全败,根本不敢真的下场。 日本右翼喊着“台湾有事即日本危机”,可中方一句“迎头痛击”,就让美方火速改口,撇清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用“执法权”覆盖台当局的“管辖权”,既守住了不主动开火的底线,又实质性推进了主权管控,把军事威慑变成了日常行政操作。 东引岛和乌丘屿只是开始,金门已经靠大陆供水生存,马祖的民生补给也越来越依赖大陆,这种“先民生后军事”的模式,正在让所有外岛慢慢“回归”正常秩序。 等这些“触角”都被理顺了,台湾本岛的防御体系自然就成了无源之水,所谓的“第一岛链”也就不攻自破。 咱就是说,这种不动刀兵却能掌控全局的操作,才是真正的高端博弈。 它不是简单的军事威慑,而是把战略主动权牢牢握在手里,用最小的代价瓦解对手的抵抗。 台当局还在做“以武拒统”的美梦,却忘了两岸实力差距早就不在一个维度,民心更是向着统一。 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战术,既展现了中方的实力和克制,也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统一是历史大势,任何分裂行径都改变不了结局。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