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汤加群岛。六个少年,热爱自由又不服管教,课堂上实在坐不住,干脆合计着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1-24 15:46:44

1965年,汤加群岛。六个少年,热爱自由又不服管教,课堂上实在坐不住,干脆合计着“翘课”,偷了一艘破旧小渔船,谁知竟被困在荒岛15个月。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遇难时,他们却在“美滋滋”地上演着“鲁滨逊漂流记”,可结局却令人意外。   夜色里,西奥内、史蒂芬、科洛、大卫、马诺和卢克,六个人悄咪咪地溜出寄宿学校。彼时的汤加,刚刚踏入现代化,学校生活死气沉沉,传统规矩压得人喘不过气。   对岛上少年来说,世界外面太诱人。渔夫塔涅拉的7米多木船,成了他们的“自由号”,却没想到只是冒险的起点。船上带的粮食、饮水少得可怜,更别提什么指南针。南太平洋的风暴季节,老天爷可不讲情面,一夜之间他们成了海上漂流瓶。   八天的海上漂流,远比电影还要难熬。粮食早早见底,之后的日子里只能靠生吃飞鱼、雨水续命。大卫差点脱水昏厥,全靠伙伴们轮流照看。第八天,船撞上了阿塔岛礁石,六个少年靠着最后的力气游上岸。   这座火山岛,早在19世纪因奴隶贩卖被居民彻底废弃,百年来荒无人烟。岛上资源有限,刚登陆时,连喝口淡水都成了难题。   最开始,斯蒂芬就摔伤了脚骨。大家用树枝和布片给他做了简单固定,分工找水找吃的。椰子、鸟蛋填饱肚子,但很快闹肚子,狼狈得很。   幸运的是,岛上残留着老村落遗迹,他们翻出一把锈迹斑斑的砍刀。靠着这把刀,他们驯养野鸡,甚至开垦出芋头地,香蕉林也成了后备粮仓。   斯蒂芬想尽办法钻木取火,点着火种后守了整整十五个月。失火就等于丢命,几个人轮流看火,日夜不敢懈怠。   几个月下来,六人小团队逐渐有了自己的“荒岛规矩”。谁负责打猎,谁照顾伤员,分工明确。遇到争吵,大家约好冷静期,各自分开静一静。食物分配从不偏心,大家都吃一样的分量。精神世界也不能垮,祈祷、唱歌、做木吉他,尽一切办法让生活有点盼头。   荒岛上没有“指挥官”,大家按组轮流做事,谁也不敢偷懒。这种不成文的合作,反而让他们撑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19世纪奴隶贸易让这里成了“死岛”,荒废多年,岛上的鸡、芋头、香蕉林全靠自生自灭。六个少年有点像“重启”了这座孤岛,把人气和秩序又带了回来。   站在今天看,这段荒岛生还,不只是个人意志的胜利,更像是一次原始社会的小型实验。分工、公平、集体解决矛盾,靠着“合作+理性”活了下来。相比许多历史上的荒岛幸存者故事,汤加少年们的经历显得格外有秩序而且温情。   澳洲船长彼得·华纳带着他的渔船“贾斯特·戴维”号在阿塔岛附近捕鱼。船员远远发现悬崖上冒起了浓烟,隐约有个人影在呼喊。斯蒂芬直接跳海游到船边,满身晒得黝黑,头发拖到腰间,样子像极了小说里的“鲁滨逊漂流记”。   所有人以为的“遇难者”,以活生生的模样站在了甲板上。一年多的荒岛生活,六个少年早已和过去判若两人。获救后,大家最念念不忘的就是热饭和新鲜饮水。可回到汤加,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警察的逮捕令。理由很简单:偷船。   船主塔涅拉·乌希拉当时坚持要求赔偿,按汤加法律,偷了别人的船,不管你是未成年还是“荒岛英雄”,都得担责。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彼得·华纳出手帮忙。他不仅帮忙交了伙食费,还想出个办法,把这段故事的影视版权卖给澳大利亚第七频道,筹到一笔钱把赔偿结了。男孩们终于免于牢狱之灾。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 6个孩子海滩失踪被认定死亡,沦落荒岛15个月后,结局让人大跌眼镜!

0 阅读:71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