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在广州车展上正式发布了VLA。VLA目前很火热,但真正落地的并不多。长城这一波,行动的确是快。不过快归快,究竟能不能行动的稳、行动的好?魏牌执行副总经理谭健、长城辅助驾驶产品总工程师马骁在广州车展期间的媒体群访上,释放了更多关于长城VLA的信息。我们整理了一下关键内容。谭健:1.我们也没有放弃世界模型这条路,不过我们核心想解决的是当下这个阶段如何解决车辆与人的信任度问题,把辅助驾驶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这个角度上讲,我们认为VLA是当下最佳的技术路线;2.每一家企业,包括每一家辅助驾驶供应商,为什么传播它想走的技术路线?它都是想在解决自己的商业化问题,并不是真正在解决技术问题;3.人是多视角、多输入的,我觉得辅助驾驶将来也是这样的,但是它还没到那个阶段,企业为了自己的商业闭环,必须要讲一套自己能够逻辑自洽的东西。马骁:1. 我们不强调语音控车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比较强调风险场景,比如防御性减速,能知道哪个地方看不见,进而推理出来这个地方是有风险的,然后做出避让或者减速动作;2.推理过程不通过写小作文的方式进行,因为开车的过程中没有人有精力去看,我们只把关键信息提取出来,还标注出来有风险的点;3.以后我们会考虑让车看懂交警指引的手势;4.长城VLA四种“人性化”能力,包括语音控车、CoT思维链、防御性驾驶、特殊场景理解;5.长城VLA的核心不是“炫技”,而是“防御”;6.我们以“云端世界模型”作为持续进化的训练场,以“车端VLA”作为稳定可靠的执行脑;7.有些体验还没有之前的端到端好,这应该是阶段性问题,技术架构转变后,怎么让新架构适配得更好,这其实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8.从关联性到知识,是我们现在从数据驱动到知识驱动最关键的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