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但在国内,人

菲菲的信笺 2025-11-24 19:19:14

纽约时报称,“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奇怪的悖论中,在国际上中国看似强大, 但在国内,人们对经济和个人前景暗淡的绝望感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自己成了一个痴迷于世界大国地位和击败美国的国家牺牲品,无从发声。”   老实说,这一段话表面上看似乎还挺有道理,但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完全是舆论战的拙劣手段。故意把中国的整体发展和美国的上层生活做模糊对比,却绝口不提两国底层民众的真实生存状态。   评价一个国家的民生状况,从来不是看少数精英的生活,而是看最弱势群体能否获得基本保障和发展机会。   中国过去十年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不是“数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让数千万人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跨越。   反观美国,根据其住房与城市发展部2025年发布的报告,仅2024年就有77.1万名无家可归者,每万人中就有23人睡在街头,这一数字创下历史新高,其中还包括近15万名无家可归的儿童。   讽刺的是,在高通胀和高租金的双重挤压下,美国政府不仅没有拿出有效解决方案,反而采取惩罚性措施。   加州去年就拆除了至少140个无家可归者营地,20多个市县区甚至通过法令严惩露宿街头的民众,这种做法与其宣扬的“人权”理念形成了刺眼的反差。   而所谓的“经济绝望感”,这更是对中国现实的严重误读。我们始终把民生放在发展首位,2024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2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即时结算覆盖170个统筹地区,基金拨付时限最短压缩到1个工作日,这些数据背后是普通民众看病就医的切实保障。   而美国2023年的贫困率就已升至12.9%,13.5%的家庭面临食物短缺,1380万儿童生活在三餐不继的家庭,这样的“饥饿危机”在发达国家中堪称罕见,每年冬天在街头冻死的流浪汉并不是个小数,这在国内是很少见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在转型中依然保持韧性,即便面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仍在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而美国2024年通胀回落速度持续放缓,黏性核心CPI同比增长3.87%,远超美联储2%的目标,劳动参与率始终低于疫情前水平,非农就业数据波动剧烈,10月仅新增3.6万个岗位,这样的经济状况却被纽约时报巧妙地隐去不提。   其实这种舆论战的伎俩并不新鲜,就是用“望远镜看中国问题,用显微镜看美国优势”,把中国发展中的阶段性挑战无限放大,却对美国的系统性危机视而不见。   中国从未把“世界大国地位”作为终极目标,而是始终将发展的落脚点放在改善民生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医保改革到就业扶持,每一项政策都直指民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   的确,我们仍有很多的难题并未解决,但这些尚未解决的难题却并无答案,有些甚至没有前人走过,我们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先行者!   人们容易被先进的科技迷惑住,认为这世界上吃饱穿暖是很正常的事情,却不了解这世界上仍有至少6.73亿人口是吃不饱的,而他们并不是只集中在贫弱的国家,即便在美国也并不罕见。   纽约时报刻意制造这种“悖论”,本质上是不想承认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不愿看到一个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国家实现崛起。   但事实胜于雄辩,对比中美底层民众的真实生活状态,谁在真正为民众谋福祉,谁在制造社会撕裂,答案只要稍微一对比就不言自明!

0 阅读:254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79

用户17xxx79

2
2025-11-24 21:34

他们害怕了。那就对了

菲菲的信笺

菲菲的信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