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是如何割韭菜的? 作为在教培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分享一个教

肆点和肆点 2025-11-24 23:43:54

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是如何割韭菜的? 作为在教培行业有一定经验的从业者,分享一个教培行业的内幕:教培行业如何割韭菜? 第一 有些家长认为教培、托管行业是教育产业:这个理念是错的。 这个行业,一些商人是纯粹当做商业来运作的。 两者区别在哪里? 把教培、托管当教育产业的,是会遵从教育的客观规律,尽可能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长期的努力去提升孩子的各方面能力; 把教培、托管当商业的,选择的方式是性价比最高的——用一些不懂教育知识的,低成本社会闲散,非专业人士来做教培、托管工作。 家长是不是觉得,这个没有效果,最后这个机构自然而然就黄了? 这就是这个行业的内幕——有一种教育模式叫:拔苗助长。 这个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是有效果的,但是,代价是让这个孩子失去创造力——通过吼叫,责骂,侮辱,乃至变相体罚,让孩子被动的,痛苦的,无奈的,对一些基本知识,反复的练习,反复的练习。 久而久之,这样的孩子,短期内,家长看起来有效果,有进步,实际,最后这个孩子失去了创造力——生命力。 第二 把教培当做商业的机构的杀手锏 本质上把教培当做商业的机构,从来没有把所有人都当做潜在客户,他们擅长于筛选:割韭菜。 如何割韭菜,首先就要学会吸引韭菜,这,就是这类机构的杀手锏——选择特定校区(目标客户群体所在学校),找一个好苗子(年段排名靠前的)。然后用各种方式,比如做好家长工作(利益共同体),比如PUA学生(比较单纯,容易被蛊惑)。然后就用这个金字招牌,去找目标客户群体。 有了金字招牌,机构就可以进行“割韭菜”:每次招生周期,通过金字招牌招揽客户。然后用粗暴的方式教育学生,学生的规模够,就会筛选出新的口碑。比如招10个学生,最后两个学生成绩进步。其他四五个不急不退(没效果),另外两三个退步明显(高压下,孩子应激了)。 作为个体的家长能知道这个机构的本质吗? 机构会拿招牌,和同期筛选有进步的学生,反过来——贬低你的孩子,否定你的孩子——我们很尽心尽力了,你的孩子实在。。。 对于机构而言,无非是再去筛选一波韭菜。 简单来说,一些机构就像是赌场,区别是,进入这些机构的家长以为自己买的是一份保险,是一份基金,其实并不知道,已经被转变成了身份:赌徒。 十赌九输,但是赌场只会宣传赌赢的那一个,甚至赌赢的那个本身与赌场就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你进去输光(孩子没有进步,甚至退步),你还以为是运气不好。

0 阅读:39
肆点和肆点

肆点和肆点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