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俄发起第19轮制裁,孙玉良:贝森特一句“失败”令欧无语】欧洲的风向这两年

孙王良评 2025-11-25 09:31:37

【欧盟对俄发起第19轮制裁,孙玉良:贝森特一句“失败”令欧无语】欧洲的风向这两年变得越来越奇怪,一边宣布“第19轮制裁已经启动”,一边又不得不承认之前的18轮并没有让局势发生根本变化。就在欧盟忙着公布新的名单、新的行业限制、新的一套法律文本时,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NBC的访谈里轻飘飘抛出一句话,把整个气氛瞬间点透:“如果一件事要做第19次,那就已经失败了。”话不重,但像一把刀,从侧面切进去。欧洲领导人在布鲁塞尔灯火通明地开会,一轮轮宣布“针对俄能源、金融、军工”的新限制,冯德莱恩发文说“继续高压”,卡拉斯表态“第19轮不会是最后一轮”。就在这样的节奏里,美国财长突然站出来讲话,把长达两年的制裁链条整个拉到众人眼前,让大家看看这条被不断加码的“绳索”,究竟勒住了谁。欧盟第19轮制裁内容不算轻,新增69项单独措施,首次打击俄天然气行业,还列出更多金融和军工企业。然而现实摆在那里: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新制裁不会实现预期效果,反而会回过头伤欧洲。俄罗斯过去几年形成的“免疫力”,不是一句大话,是在一次又一次限制中折出来的韧性。她的态度很直接,制裁来了就接着应对,该反制就反制,该发展自身潜力就发展,欧洲疼不疼,欧洲自己心里清楚。欧洲当然也清楚。天然气价格飘起的时候清楚,企业迁移压力出现的时候清楚,内部对制裁疲劳感扩散的时候更清楚。只是他们必须继续往前走,因为已经走到第19轮了,突然停下来显得自己前面的努力白费,可继续走下去又越走越难看。贝森特在美方这边倒是不用背这些沉重包袱。他面对镜头、面对提问,一句简短的评论就能让所有积累的矛盾浮上水面。他还顺势表达了对美方28日结束冲突新计划的支持——那份让欧洲和乌克兰都保持高度警惕的方案。他在访谈里说“归根结底,这由乌克兰人决定”。话听着很客气,语境却不轻。因为欧洲之前对这份计划是“担心”,乌克兰也是保持谨慎,而美国眼下是明显要推动计划往前走的。欧盟此刻最不希望的,就是在制裁策略上被美国隔空打脸,在和平方案上又被美国绕开参与。但这两件事,偏偏在两个礼拜内连着发生了。制裁这条路越走越重,19轮叠加的重量已经到了需要用更强解释力来支撑的阶段。可贝森特一句“失败”,像给气球扎了一个洞。欧洲对俄天然气行业的打击,本想做成一个象征性的动作,向世界展示欧盟的决心。制裁公报里写得密密麻麻,似乎每项措施都是关键拼图。但现实情况决定了谁在承压:俄能源收入确实受到影响,但欧洲自己在缺乏替代的领域也要承受阵痛,这已经被多次验证。贝森特的话更像在提醒:制裁本应是策略,而不是仪式。如果某个手段变成需要不断重复、不断加码,才能维持气势,那就意味着它已经被对方适应,也已经不再对局势造成决定性的影响。这样的局面,俄罗斯当然愿意回应。扎哈罗娃说“免疫力”,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自信,而且是在过往制裁中逼出来的结构调整、政策转向和风险应对机制。欧洲那边却没有这样的底气。每次宣布新制裁,都要面对内部市场的反弹、产业链的波动、政治层面的压力。宣布越多,背负越重。而美方此刻的态度是另一种节奏。贝森特不仅指出欧洲措施的低效,还强调自己支持的28点方案,暗示美国希望把战场往外交端推进。这点对欧洲很敏感,因为欧洲在前期方案制定里并没有主导权,而结果却必须由他们共同承担。乌克兰对这份计划的态度也不轻松,他们此前拒绝接受其中好多条。现在美国却说支持、说要推进,还说“由乌克兰决定”,等于是把压力悄悄又往基辅那边推。整个局势像一张被拉得紧紧的帆,风往哪边吹,就得调整方向。但如果船员对方向意见不合,帆反而会乱颤。制裁累积到第19轮,美国在旁边说失败;和平计划推进到关键节点,欧洲的担忧越来越难压住;俄罗斯那边说已经习惯压力,会继续发展潜力。三个方向的力同时存在,难免让局势变得复杂。贝森特的采访只是一段短短的视频,却像在湖面扔了一颗石子,涟漪扩散得很快,在布鲁塞尔、基辅、华盛顿之间绕了一圈。制裁还会不会继续?欧洲说会。是否有效?美国给出了自己的判断。俄方怎么回应?已经表明会按自身利益调整反制。和平计划会往哪里走?还在博弈的中心。这场拉扯已经持续太久,但每条线都还没有松开。下一次风向的变化,也许就从某个突然出现的“第20轮”开始,也可能从另一句轻飘飘的话开始——只要说话的人,分量够重。

0 阅读:0
孙王良评

孙王良评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