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河南濮阳,一男子收到1300元,他一查账单,转钱的人他不认识,男子认为

闻书识鸟 2025-11-25 12:28:59

防不胜防!河南濮阳,一男子收到1300元,他一查账单,转钱的人他不认识,男子认为,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他立刻报警,到了第4天,有人打来电话,要他还2430元,男子拒绝,对方告诉男子,是他点了短信链接,自愿 刷 脸 借了平台的钱,为期5天,如果今天不还,明天就不是这个数了!第5天时,催收电话再度打来,要他还3731元,对方威 胁: 再不还钱,要你全家不得安生!男子崩溃了。 在河南濮阳的一个普通夜晚,杜先生像往常一样坐在自家的客厅里看电视,享受着难得的闲暇时光。突然,他的手机提示银行卡收到一笔1300元的转账。 乍一看,心里虽然有些惊讶,但也并没有多想,因为日常生活中,偶尔收到转账并不罕见。只是当他仔细查看账单时,他发现转账人竟然是一个自己根本不认识的名字——杨某。 杜先生立刻警觉起来。他心里清楚,“天上不会掉馅饼”,这笔钱很可能背后有问题。 尤其是最近他也听说过一些诈骗案例,很多诈骗手段都是通过假冒转账来诱导受害人进一步操作。他立刻选择报警,将这件事交给警方处理。 大约四天后,杜先生的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一个陌生的声音冷冷地告诉他:“你需要还2430元。” 杜先生顿时愣住了,这个数额与他收到的1300元完全不符,他质问对方:“我根本没有点过你们的链接,也没有借过钱。” 对方却坚称杜先生是自愿通过短信链接,在某个借贷平台上刷脸借了1300元,而且还限定了还款期限——五天内还清,否则第二天利息会更高。 杜先生心里更清楚,这绝对不可能是自己操作的事情,但电话里的催收者声称他已经在平台上借了钱,而且态度十分强硬。 接下来的几天,催收电话再次打来。这一次,对方不仅提高了欠款金额——3731元,还威胁杜先生:“再不还钱,你全家都不得安生!” 杜先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恐慌,他感到自己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阴谋中,完全无力反抗。 无奈之下,杜先生联系了当地记者,希望借助媒体的力量,让事情曝光。记者拨通了催收者的电话,试图了解事情真相。 电话那头的人依然坚持称杜先生自愿借款,并态度嚣张:“敢不还钱,我们有的是专业催收人员!” 甚至还对记者威胁:“高利贷你也敢打电话?你真的是为了新闻什么都不怕啊?” 记者并没有被吓住,而是开始通过互联网核实该借贷平台的信息。然而,无论是公司注册信息还是平台应用,完全找不到催收者所说的“某某速借”存在的任何证据。 催收电话也不是正规公司的号码,平台应用在手机上无法下载,甚至连工商注册信息都没有。 杜先生在心里不断权衡,他清楚自己从未借过这笔钱,更没有操作过任何链接。 他收到的1300元仍然安然无恙地停留在自己的账户里,但对方却以高利贷的方式不断加收利息,使欠款金额越来越高。他焦虑、恐慌,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等待警方的进一步调查。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杜先生感到自己被卷入了一个复杂而危险的骗局中。 骗子利用人们对借贷和银行业务不熟悉的心理,通过假转账、短信链接和“刷脸借款”等手段,制造出看似合理的借款记录,然后利用恐吓和威胁催收,企图逼迫受害者缴纳高额资金。 “我从来没有点过任何链接,也没有同意借款,这一切都是对我的恶意陷害。” 杜先生对记者说道。他不仅担心自己可能遭受的经济损失,更害怕诈骗集团进一步的恐吓。他形容自己这几天的心理状态就像是身处悬崖边,随时可能坠落,却又无法挣脱。 如今,杜先生仍在与警方保持沟通,配合调查,希望彻底查清这笔“莫名其妙”的借款来源。他意识到,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冷静应对,不被恐吓所左右。 通过媒体曝光,也希望能让更多人警惕这种新型网络诈骗,提醒大家不要轻信陌生转账,不随意点击短信链接,更不要被所谓的催收电话吓倒。 杜先生说:“我希望通过我的遭遇,让更多人明白,面对陌生的钱和陌生的电话,千万不要慌,要相信法律和警方,而不是那些所谓‘专业催收人员’的威胁。”

0 阅读:451
闻书识鸟

闻书识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