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克星——有个国家日本非常害怕! 只要这个国家缠住日本,就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局,让中国脱身。 中国和美国是同一量级的对手,美国关税战失败后,就使出了“杀手锏”——将最铁的,离中国最近的,精心打造数十年的盟友日本推了出来。 麻烦看官们右上角点击一下“ 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表面看日本这几年挺猛:军费一路往上冲,喊着要把防务开支推到 GDP 的 2%,六代机、高超音速导弹、新潜艇全都往外冒,在对华议题上话也越来越硬,仿佛真打算甩掉战后那副“受约束”的壳。 可真让它心里发怵的,其实不是隔海相望的中国,而是北边伸手就能摸到的俄罗斯,对中国可以提高嗓门,对俄罗斯,只要声音一高,膝盖就先虚了。 这种怕先是从历史里刻出来的,二战后苏军横扫关东军,号称王牌部队几乎没怎么像样抵抗就整体崩溃,六十多万日军被送去远东做苦工,近二十万再也没回得来。再加上北方四岛迟迟无法“谈回来”,俄方反复重申:领土再大,也没有多余的一寸,千岛群岛归属问题不在议程上。 这种一句话封死大门的态度,让日本几十年的“收回口号”显得格外尴尬,与此同时,中国在外交场合提到《联合国宪章》里的敌国条款,提醒日本守住战后承诺,历史这本旧账,日本想翻页也翻不利索。 现实层面日本同样被俄罗斯拿捏得死死的,2023 年俄方中止和日本延续数十年的渔业合作,说停就停,被锁住的,是北方四岛一带那块“黄金渔场”:暖流寒流交汇,帝王蟹、秋刀鱼扎堆。 以前北海道渔船一网下去,渔业合作社账本上都是喜气;禁令落下,渔民照样出海,却哪儿都不敢下网,即便俄罗斯仍然大量向日本出口海鲜,真正决定是“多卖点”还是“少卖点”的,始终是莫斯科。 能源上更要命,日本资源本来就捉襟见肘,油气煤高度依赖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占其进口近一成,“萨哈林-2”项目价格比市场普遍低不少,日本企业还有不小股份,这直接关系到工厂能不能正常运转、老百姓冬天暖不暖和。 美国多次施压让日本少买俄气,多买美国货可日本心里清楚,一旦哪天俄气真断了,全国天然气储备也就撑个几十天,后果不是减产就是限电,这种被人捏着“气阀”的感觉,日本体验得非常具象,所以在对俄问题上,嘴可以说硬话,手却很难真跟着狠下来。 军事上俄罗斯更不是只靠嘴上吓人,择捉岛上俄军部署了先进的电子战系统,几千公里范围内的通信、雷达随时会被搅成马赛克;国后岛的港口成了太平洋舰队前出基地,防空导弹、主战坦克常态存在。 空中还有图-22M3、图-95MS 等远程轰炸机不定期在日本海上空绕圈,每次一出现,日本战机就得紧急升空护送。 日本把 12 式反舰导弹射程拉到 1500 公里,本想壮壮胆子,结果俄罗斯一句“敢部署就先打你”,立刻把气焰压了下去,导弹更多停留在“纸面威慑”上,个别政客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放狠话,很快就迎来俄军战略轰炸机绕飞加外交部“厚颜无耻”的回怼,日本最后往往只能用“失言”“澄清”收场。 同时日本原本盯上的俄罗斯远东,也在中俄合作中渐渐失去空间,黑瞎子岛联合开发启动,一口气推进十来个项目,物流中心、科技园区陆续落地,中国资金和工程队在那边修路、扩港,把远东和中国东北的产业、交通体系越绑越紧,等日本回过神来,发现原本想去“开新局”的地方,已经先被中俄摆上了棋子。 外部是这样一圈重重牵制,内部又并没有形成铁板一块的强硬共识,美国希望日本在对华问题上走在前面,加快军费增长步伐,推进所谓“反击能力”;日本政坛里也有借机突破和平宪法的冲动。 但广岛、长崎的民众对任何突破“无核三原则”的风吹草动都异常敏感,前首相等人公开反对走扩核路线,激进派在社会上的支持并不牢靠,对外有华盛顿催促,对内有战后和平传统拉扯,日本每往前迈一步,都要精算代价。 在这种格局下,中俄的角色有点像“一个硬拳,一个定规矩”,俄罗斯用制裁、军演、能源与渔业杠杆把日本锁在现实的笼子里,中国则在外交上反复强调和平承诺,在远东合作中与俄罗斯越走越近,从地缘上挤压日本的活动空间,结果就是:美国想得到一个敢在前线对华叫板的日本,现实中却面对一个时刻还得回头看俄罗斯脸色的日本。 对中国来说,这种局面并不坏,日本既不敢对俄罗斯摊牌,又难以完全按照美国设想去对中国“豁出去”,在三股力量之间左右为难。 历史阴影、饭碗压力、安全焦虑和地缘挤压叠加在一起,让它很难真正化身成那个“脱缰的军事实力派”,而在这种状态下,中国反而可以少背一条“对日高压线”,把更多精力放在与美国的长期博弈上。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