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

不负赋墨尘 2025-11-26 09:17:03

惊天警示!俄乌战场传来血的教训,我们最先进的歼20,绝不能再抱着火箭弹不放了,打了快四年的俄乌战争,把现代空战的残酷真相彻底揭开。俄军那些被吹成“空中王牌”的战机,一架接一架往下掉,不是被防空导弹炸成火球,就是摔在田野里变成一堆废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俄乌战争中,俄军的低空作战手段一直被认为是打击敌方地面目标的有效方式。   早期,俄军的苏-34、苏-35等战机通过低空飞行,挂载火箭弹和普通炸弹,试图摧毁乌军的阵地和补给线。可惜,这种低空攻击战术很快就暴露了它的致命弱点。   例如,2023年在哈尔科夫附近,一架苏-35刚刚完成火箭弹投放,准备转身撤离,却被埋伏的“毒刺”导弹迅速锁定,导弹紧跟着尾巴追了过去,战机被击落,飞行员甚至没有机会弹射。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俄军的战机大多是在低空飞行时被击落的,原因很简单:低空飞行让敌人的防空系统更加容易锁定目标。   更为严重的是,无人机的迅速崛起,让低空飞行变得更加危险。乌克兰利用民用无人机改装成侦察机,能够在战场上空实时监视俄军战机的动向。   一旦发现俄军战机低空飞行,它们立刻通过数据链将目标信息传递给地面防空系统,准确打击。苏-34就是这样在扎波罗热被无人机跟踪拍摄后,暴露在“复仇者”防空系统的攻击范围内,最终被击落。   这种局面不难理解:低空飞行时,战机飞得慢、姿态不稳定,很容易被敌方雷达、导弹或者无人机发现。在现代战争中,低空飞行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死亡区”,是防空系统的最佳狩猎场。   与俄军的低空飞行不同,歼-20作为中国空军的五代机,具备了超视距作战的能力,其最大优势就是隐身性。歼-20的隐身涂层和设计让它在敌人的雷达上几乎不可见,可以悄无声息地穿越敌方防线,进行超远程打击。   具体来说,歼-20配备了先进的相控阵雷达,能够在很远的距离就锁定敌方目标,最大探测距离达到240公里。搭载的霹雳-15导弹射程超过150公里,能够在敌方防空圈外就将敌机击落。   歼-20的战术就是利用隐身优势,在敌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先发制人,精准打击敌方的指挥中心、防空雷达和预警机,从而打开制空权。   然而,如果歼-20像俄军那样采用低空飞行的战术,就会丧失这些关键优势。隐身涂层在低空时很容易受到干扰,飞行器的气动特性也会受到影响,导致速度和机动性下降。   更严重的是,低空飞行使歼-20暴露在敌方的防空网之下,成为防空导弹的活靶子。   现在的空战早已经不是“低空飞行,精准投弹”的时代,现代空战的核心是“谁先发现,谁先开火,谁先脱离”。俄乌战争给我们展示了这种战斗模式的残酷性。   在这场战争中,乌克兰利用现代化的防空系统和无人机,成功地在远距离发现并摧毁了大量俄军战机。   例如,美军援助乌克兰的NASAMS防空系统,具备远程探测和拦截能力,可以在几十公里外就发现并击中敌方目标。   相比之下,俄军的苏-34和苏-35战机挂载的普通炸弹和火箭弹只能在较短的距离内精准打击,缺乏远程打击能力。当敌方的防空系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就发现你的踪迹时,低空飞行的战术就显得特别不合时宜。   歼-20的设计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现代空战的需求,它具备超视距打击的能力,可以依靠隐身优势和先进的雷达系统,在敌人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精准打击对方的重要目标。   通过远程导弹和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歼-20可以在敌方的防空网外进行有效打击,而不需要进入低空暴露自己。   回顾俄乌战争,我们可以总结出一条重要的教训:低空作战不仅不能提升战机的生存能力,反而会使其成为敌方防空系统的猎物。俄军的苏-34和苏-35虽然装备了强大的武器系统和不错的机动性,但由于依赖低空投弹战术,它们反而成为了“移动靶子”。   在这一点上,歼-20与俄军的战机有着本质的区别。歼-20作为五代机,其设计初衷就是利用隐身和超视距打击来获得战场的主动权。它的战术定位就是在敌方防空系统外进行打击,而不是像二战时期的强击机一样低空飞行、拼命投弹。   歼-20如果依然坚持低空投火箭弹这种过时的战术,不仅会浪费其隐身和远程打击的优势,还可能会在敌方强大的防空网中付出惨重代价。

0 阅读:69
不负赋墨尘

不负赋墨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