哐当一声,美军又坠机啦! 日期:2025年11月24日;时间:凌晨4时35分;地点:韩国群山基地附近海域;机型:美军MQ—9无人机; 驻韩美军的应急救援队十分钟内就拉响警报,三艘救援艇裹着晨雾就往出事的海面赶。 艇上士兵用探照灯扫过海面,很快就发现了浮在水上的无人机残骸,机翼断成了两截,机身外壳在撞击中瘪成不规则形状,原本挂着侦察设备的舱位彻底进了水,那些之前吹能实时传高清画面的精密仪器,这会儿全泡在冰凉的海水里,彻底歇菜了。 谁都清楚这架“死神”不是什么老掉牙的家伙,它今年9月底才正式进驻群山空军基地,驻韩美军第7航空队当时还特意发新闻稿显摆,说新成立的第431远征侦察中队能加固美韩同盟,还能盯着黄海的动静。 韩联社当时更直接,明着说这架无人机部署就是为了监视中方在黄海的活动,可谁能料到,才刚过俩月,这架花了3500万美元的“空中利刃”就栽进海里,连个完整残骸都捞不上来。 作为美军察打一体无人机的主力机型,MQ—9的参数向来被吹得天花乱坠。通用原子公司给它标注的翼展足有20米,机身全长11米,能在1.5万米的高空连续飞行超过30小时,续航里程更是达到8500公里。 机身上搭载的AN/APY—8合成孔径雷达能穿透云层探测移动目标,机翼下的六个挂架既能挂“地狱火”导弹执行攻击任务,也能装红外传感器搞全天候侦察,2020年美军就是用它在巴格达机场暗杀了伊朗名将苏莱曼尼,那时候它的“死神”绰号算是彻底打响。 可这“死神”最近两年却频频掉链子,成了名副其实的“坠机专业户”。 2024年3月就有一架在黑海上空跟俄罗斯战机遭遇后失控坠海,美方骂俄军故意撞击,俄方说它自己机动失误,到最后也没争出个所以然。 更丢人的是在也门,胡塞武装从2023年10月到现在已经击落了21架MQ—9,其中17架都得到了美军的确认,光是这两年美军在“死神”身上砸的损失就有5到6亿美元,够买一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零头了。 这次群山基地坠机的消息刚传出来,五角大楼就赶紧出来打圆场,说初步判断是“机械故障导致的意外”,绝口不提装备本身的问题。 可MQ—9的短板早就不是秘密,五角大楼自己的报告里都写着,这款无人机飞行速度慢,最大速度才370公里每小时,又没有隐身能力,自卫能力差到离谱,一旦遇到防空火力拦截,根本没法靠机动摆脱。 更五角大楼今年11月刚公布的内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军军机的A类事故率比四年前上升了55%,海军陆战队的事故率几乎翻了三倍,阿帕奇直升机的事故率更是飙到了四倍半。 2025年这趋势还在恶化,1月有“黑鹰”直升机跟客机相撞导致67人遇难,4月有“超级大黄蜂”从“杜鲁门”号航母上坠海,现在又轮到了MQ—9。 这些数据摆在这里,再说是“意外”就纯属自欺欺人了,分明是训练不到位、维护跟不上,还硬要到处耀武扬威的必然结果。 驻韩美军当初把MQ—9部署到群山,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群山基地距离黄海只有几十公里,无人机起飞后半小时就能抵达黄海空域,既能盯着朝鲜半岛的动向,又能监视中方船只活动,美军还特意强调这是“巩固印太安全的关键部署”。 中方早就提醒过,半岛形势高度复杂敏感,各方都该保持克制,多做有利于和平稳定的事。结果美军不听劝,非要把武器架在别人家门口,现在刚部署俩月就摔了个底朝天,这哪儿是巩固同盟,分明是给韩国添堵。 韩国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的吐槽已经炸了锅,有人说“凌晨四点多搞飞行,是生怕邻居不知道吗?”还有人质问“残骸要是污染了海域谁负责?美军会赔吗?”更有人翻出了之前的旧账,说2024年美军在韩国就有三架军机出现故障迫降,现在又来这么一出,群山基地附近的海域都快成“美军坠机专属海域”了。 韩国政府倒是一如既往地装哑巴,只敢说“会配合美军调查”,连句质疑的话都不敢说,活脱脱一副被牵着鼻子走的样子。 再看看美军所谓的“调查”,从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2024年黑海坠机最后不了了之,也门被击落的那些更是连报告都懒得写,这次大概率也会甩锅给“零部件老化”,然后拨款买新的接着造。 可他们从来没想过,为什么中国同类的察打一体无人机价格才是MQ—9的三分之一,性能却不相上下,事故率还低得多。 不是中国的技术有多神,而是美军早就陷入了“高价低能”的怪圈,军工复合体为了赚钱不断抬高造价,却把最基本的可靠性抛到了脑后。 现在群山基地的美军还在忙着打捞残骸,起重机的吊臂在海面上晃来晃去,试图把那些泡得发胀的零部件捞上来。可他们捞不上来的,是越来越掉价的“美军神话”,是盟友越来越不信任的眼神,更是穷兵黩武背后的深层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