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陈岚奉劝大家千万不要移民美国,因为她有很多朋友这几年都想离开美国回来。但头疼的是,想离开美国不容易。因为美国首先要审查你前七年的税交齐了没有,然后还要预估你未来七年的收入,这七年的税也要交,就像交罚金一样,这一套手续走完了,才算弃了美国国籍,赎回了身。 香港娱乐圈的向太陈岚,近日在视频里直言:她那些在美国混迹多年的朋友,现在一个个都想打包回国,可那道“回不去”的门,卡在税务关口,动辄百万美元的“分手费”像堵墙。移民美国本是追梦起步,谁知梦醒时分,层层税网缠身,七年旧账新算,未来收入也得预缴。这背后的弯弯绕绕,藏着多少海归的酸甜苦辣? 这些年,海外华人的脚步声越来越响亮地转向回国路。向太陈岚,香港影视圈的资深玩家,早年就见惯了朋友们奔美淘金的热闹。2024年11月4日,她在短视频平台发声,直戳痛点:身边那些在美国住了十来年的有钱人,现在街头乞丐瘾君子满眼,朋友圈里抢劫案频发,大家伙儿都念叨着搬回来。她甚至放话,绝不许自家孙子孙女去美国读书,敢去就把家产捐光,一毛不留。这话接地气,戳中不少人心窝子。想想看,当初移民美国,图的是机会多、生活稳,谁知疫情一闹,经济一凉,国内却热火朝天,高铁四通八达,电商风生水起,海归们算盘一打,回国更划算。 陈岚的圈子不是空谈。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美国正式放弃国籍的华人超过两万,比前一年涨了15%。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到2023年底,出国留学总人数超800万,回国已达550万,比例从早年的1:3翻转到如今的近7:10。新能源、半导体这些热门行业,海归人才需求爆棚,岗位增速超20%。向太的朋友中,好些是影视投资人或科技创业者,当年冲着硅谷绿卡而去,现在却为高税负和生活压力叫苦。国内双循环政策落地,贸易零售行业拉动就业,民营企业吸纳海归超五成比例。回国不光是情怀,更是实打实的机遇。陈岚的分享,像一面镜子,照出时代变迁:美国梦褪色,中国机会正旺。 可想走容易吗?美国那套弃籍程序,简直是道绕不过的坎。向太点出的“前七年税”和“未来七年税”,是美国退出税的俗话说法。实际从2008年法律确立,核心盯住高净值人群逃税。2024年,IRS规定,如果你净资产超200万美元,或过去五年平均年税负超20.1万美元,就成“覆盖型侨民”,得按全球资产现值缴税。简单说,先倒查五年税务记录,全世界收入一笔不落,漏报就补税加罚息。陈岚朋友小李,2018年去旧金山创业,股权涨了三倍,2024年启动弃籍,税务局先要他补前五年海外汇款明细,表格8854填了三版,手续费律师费就花掉五位数。 更堵心的是“离境税”计算。资产按当天市价“虚拟出售”,减去买进成本,超86.6万美元免税额的部分,按15%到23.8%资本利得税走。哪怕没真卖股票或房产,也得掏现金缴。养老金、401k这些递延收入,按30%预扣,像提前打包未来几年税款。向太圈里一位设计师,名下纽约公寓市值翻番,评估下来税单150万,她试着转赠家人,超额部分还得40%馈赠税。整个流程,平均一年起步,审查期半年到一年,高峰时预约排到秋季。2024年,社交平台联合创始人弃籍,光股权税就几亿美元,延期利息年年累积。 而且手续层层扣,根子在美国全球征税制度。公民或绿卡持有者,全世界赚钱都得报税,FATCA法从2010年起堵海外避税漏洞。弃籍前,国务院批国籍放弃,绿卡还得额外面签。向太的朋友小王,2016年移居纽约企业家,2024年启动,税务大楼跑了半年,补税两百多万,现款签支票时,手续齐了才松口气。 对比国内,税收政策亲民得多。法定税率不高,实际有效税率全球低位,对企业和个人吸引力大。2024年,国家出台留学回国人才服务意见,就业创业全链条支持。住房补贴、子女教育直通,科研经费百万起步。各地人才计划,深圳上海落户宽松,世界前五十院校毕业直接办。向太朋友小张,2024年冬完成弃籍,落地上海浦东创业园,一周对接投资,税收优惠减半,产业链配套齐全。新能源岗位增速71.7%,半导体17.3%,海归优先招聘超三成。互联网金融仍是首选,薪酬15到40万区间,七成海归觉得海外背景加分。 这波回流潮,离不开国内高质量发展。经济引擎轰鸣,就业岗位源源,创新平台遍地。教育医疗投入加大,生活品质水涨船高。三四线城市也发力,税收减免住房补贴,承接产业转移,生物医药信息技术机会多。向太在2025年初分享,圈里归国者越来越多:从纽约分析师到西雅图程序员,投身国内热土,事业腾飞。选择回国,不是退场,而是明智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