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制裁的“软刀子”,已经割不动日本这块“硬石头”了!高市早苗敢顶着压力搞21万亿日元的刺激计划,小泉进次郎敢把导弹架到台湾家门口,说明了一个残酷现实:对于一个已经铁了心要切香肠的对手,唯一的交流语言不是关税,而是吹沙填海的造岛工程船! 小泉进次郎在与那国岛的导弹部署,绝非简单的防卫升级,而是对第一岛链缺口的精准“物理焊接”。 那国岛距离台湾仅110公里,当03式中程防空导弹部署于此,其50公里的基础射程或80至100公里的改进型射程,足以覆盖台湾海峡北部海域,原本畅通的公海通道就此变成了日军的火力口袋。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孤立动作,从2016年日本在与那国岛设立陆上自卫队驻地开始,就逐步派驻沿岸监视队、电子战部队,如今加上导弹部署,这座小岛已成为集侦察、打击于一体的前沿堡垒。 放眼整个西南诸岛,日本的布局更是形成了梯次防御的“不沉航母”群:石垣岛距台湾220公里,驻扎着近600人的部队,配备12式岸舰导弹和03式防空导弹,山顶的雷达站能覆盖台湾岛北部,即将换装的增程型12式导弹射程超1000公里,进一步扩大了威慑范围。 宫古岛和下地岛驻有720人的警备力量,不仅有导弹部署,还拥有可起降大型运输机的机场,成为中间枢纽;冲绳岛作为指挥中枢,计划将第15旅团升格为近4000人的师团,专门负责岛屿攻防。 这种布局的野心从防卫预算就能看得一清二楚,日本防卫预算已连续三年大幅增加,2025财年达到8.7万亿日元,在2023至2027财年更是计划投入43万亿日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投入,支撑着其从岛屿驻军到导弹部署的全链条扩张。 而所谓的经济制裁效果,此前中国加大稀土禁令,本想敲山震虎,结果日本汽车产业虽然一度慌了神,丰田的稀土库存只够维持3个月,生产线被迫调整导致成本增加25%,但人家并没有坐以待毙。 日本早就搞起了“城市矿山”计划,回收旧电子产品提取稀土,就算10万台设备只能提炼200公斤,聊胜于无也能缓解燃眉之急,还联合美国、澳大利亚、印度组建稀土联盟,就算矿石还得运到中国精炼,至少也分散了供应链风险。 关键是日本企业的抗压力远超预期,丰田通过优化电机设计减少20%的稀土用量,就算效率损失5%,也硬生生扛过了最艰难的阶段,这种韧性让关税制裁变成了隔靴搔痒。 反观日本的财政操作,高市早苗敢顶着263%的负债率搞大规模刺激,本质上是吃准了日本庞大的海外资产和家庭储蓄率,这些积累下来的“家底”,让他们有底气在制裁中逆势扩张。 日军这种“切香肠”式的操作,本质上是通过逐步强化军事存在,慢慢改变区域力量平衡,而经济制裁之所以失效,是因为日本早已看透,在绝对的军事威慑面前,关税和贸易限制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干扰。 对于这样铁了心要补齐第一岛链、强化军事存在的对手,单纯的经济手段显然无法撼动其决心,就像我们所说,唯一的交流语言只能是吹沙填海的造岛工程船这类硬实力,毕竟在火力口袋已经成型、军事布局全面铺开的情况下,软刀子的威慑力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对等的硬实力回应,才能真正遏制这种步步紧逼的扩张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