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群说台湾没有烂尾楼,一查还真是,台湾是期房先付定金,房子盖完之后才付首付和贷

语蓉聊武器 2025-11-27 11:42:43

李立群说台湾没有烂尾楼,一查还真是,台湾是期房先付定金,房子盖完之后才付首付和贷款,有效的避免了烂尾楼的产生 在台湾买期房,购房者不用一开始就攥紧钱包交首付,只需要先付一笔少量定金。这笔钱不会直接到开发商手里,得由第三方信托机构看管,相当于给资金上了道安全锁。 只有等房子完完整整盖好,所有验收项目都合格,购房者点头确认没问题了,才需要支付首付、办理贷款手续。 开发商要是敢让项目烂尾,不仅拿不到后续的钱款,还得把定金退回去,怎么算都不划算,自然没动力冒险停工。 香港的房产规则也给购房者吃了颗定心丸。 在香港,购房资金是银行直接转给开发商的,万一开发商卷钱跑路导致房子烂尾,责任全在银行身上。 银行会先把首付全额退给购房者,之后追款、打官司这些麻烦事,都由银行和开发商去交涉,购房者不用掺和,也不会有额外损失。 可这样的安心,对大陆部分购房者来说却遥不可及。2022年郑州有个热门楼盘,几百户业主交了几十万首付,还了两年房贷,结果开发商突然宣布资金链断裂,工地一下就停了。 这些业主一边得自己花钱租房子住,一边还得按月还房贷,找开发商、找相关部门维权,折腾了大半年也没个明确结果,原本的安家计划全泡汤了。 广州也有类似的糟心事,某楼盘烂尾后,业主们实在走投无路选择断供,没想到银行直接起诉了他们,不少人的银行卡被冻结,信用记录也受了影响,最后房子没拿到,还欠了一屁股债。 这些困境让大家开始留意不同地区的房产规则,老戏骨李立群曾说过的“台湾没有烂尾楼”这句话,也被重新翻了出来。 而李立群会关注到这个细节,和他横跨两岸的经历密切相关。 1949年,李立群的父亲从河南孟州去了台湾,当时留下了原配妻子和年幼的儿子。 几十年里,他的父亲在台湾重组家庭,却始终牵挂着内地的亲人,心里满是愧疚,临终前还反复嘱托李立群,一定要回大陆找到哥哥,替自己弥补这些年的亏欠。 1990年,李立群带着父亲的遗愿回到河南,辗转多地终于找到了哥哥。 看到哥哥一家住在破旧的土房里,还欠着不少外债,他没多犹豫,当场拿出钱帮哥哥还清了债务,又找人把房子修缮好,甚至盘下一个小工厂交给哥哥经营,帮哥哥一家彻底稳住了生活。 这段经历让李立群对两岸民生差异格外敏感,也让他留意到房产交易中的不同做法。 这些年,他在大陆拍了26年戏,塑造了不少经典角色,说话实在,没什么明星架子,很受观众喜欢。 虽然之前因“死守台湾”的言论引发过争议,但他后来多次解释,说只是想和妻子在台湾养老,还明确表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现在70岁退休了,也计划在台湾生活。 面对大陆购房者的困境,不少人都盼着能有改进。 其实人大代表已经关注到这个问题,建议把现在的期房预售模式改成“按工程进度付款”,房子盖到一定程度再交相应比例的钱,同时让购房资金由专门机构监管,不让开发商随便挪用。 买房对普通人来说,是一辈子的大事,没人愿意用半生积蓄换一栋烂尾楼。 有网友说,“看了郑州、广州那些烂尾楼案例,真的太揪心了,半生积蓄搭进去还得背房贷,换谁都受不了。 李立群提的台湾规则太良心了,先付定金还监管,盖好才付首付,开发商根本没机会烂尾。 还有网友表示,香港让银行担责也靠谱,至少购房者不用遭罪,希望人大代表的建议能落实,别让‘居者有其屋’变成‘居者忧其屋’,毕竟买房对普通人来说,真的是赌上一辈子的事。” 台湾和香港的做法已经证明,只要规则设计得合理,就能把风险挡在门外。 希望这些经验能被参考,让大家买房时不用再提心吊胆,能真正拥有一个安稳的家。 那么到最后,你们怎么看呢?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94
语蓉聊武器

语蓉聊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