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还是老的辣!今天晚上,上一年级女儿的家庭作业就是背诵语文课文,让父母监督,明天老师抽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可是,妈妈在监督孩子背课文的时候,孩子一点也不认真。妈妈也不愿意骂孩子,更不愿意打孩子,因为这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 怎么办呢?妈妈很有点子,就直接给孩子的语文老师发了一条消息。 就是让老师明天抽查孩子的背诵情况,她背得不是很熟练。 面对家长的要求,老师也很爽快,满口答应了家长的请求。 第二天孩子放学回到家,妈妈知道孩子肯定被老师抽查了,就对孩子说:“今天的背诵情况怎么样?” 孩子跟妈妈说:“今天老师抽查了我的背诵情况,我背得不熟悉,中午还被老师留了一会儿,让我背诵熟练一点,因为这件事情老师还说了一嘴。” 妈妈说:“你下次还认不认真学习?” 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孩子说:“以后不会再犯了!” 网友看到后评论说,学到了,以后孩子不努力学习,我也学习学习,让孩子长长记性! 还有的网友说,我家老大上初中的时,我也当过这个“叛徒”,当时孩子的化学方程式写的很潦草,说他还不在意,偷偷跟老师说,第二天就被留下了,一回家就和我道歉了,他爸在那憋笑,我一直白眼白他爸。 这事儿看着好笑,其实藏着不少教育里的小细节。 首先,妈妈借助老师的威信督促孩子学习,确实是很多家长的“应急办法”,既没硬逼孩子,又让孩子重视了学习任务。 其次,孩子对老师的抽查有存在敬畏感,也说明孩子其实懂规则,只是在家“放松”了。 最后,这种“告状”是温和的配合(只说“没背熟”没批评孩子),没给孩子贴标签,也没给老师添负担,反而让家校形成了小默契。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教育里的“借力”要适度——如果总靠老师“施压”,可能会让孩子怕老师而不是主动学习;但偶尔用点小智慧,既能解决当下的小难题,又不会伤了亲子关系,也算一种灵活的相处方式。 大家觉得呢?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