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

月鹿简科 2025-08-18 16:55:12

1958年出生的艾跃进曾说过:“让工人下岗,还要人家从头再来,你们为什么不从头再来呢?”说得好!为什么让三千万国企工人从头再来?为什么你们自己不从头再来?

【信源】红歌会网——艾跃进与成都工人交流: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文字版上集);民族复兴网——沉痛悼念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艾跃进教授

1998年的那个夏天,一曲激昂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央视公益广告中的《从头再来》宛如强心剂,意在为面临人生巨变的下岗工人们送去信心与力量。

无数人被歌声激励,从歌词中汲取重新出发的勇气。然而,当全国人民都在为这份正能量喝彩时,南开大学的一位教授却发出了截然不同的声音,一个至今仍让无数人深思的灵魂拷问,就此浮现。

1958 年出生的艾跃进教授,是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队伍中一位颇具特点的成员。他不仅是军事学专家,更是全国独一份的非军校军事学硕士点创始人。

公众视野中,他戴着眼镜,外表文弱,可一旦站上讲台,却能爆发出令人折服的激情,甚至超越不少知名公众人物。提到《从头再来》这首曲子,他关注的并非其字里行间的励志色彩,反倒直截了当地对旋律背后潜藏的深层逻辑提出了质疑。

凭什么让劳动者丢了饭碗,还逼着他们另起炉灶,你们自己怎么不试试推倒重来?”——这不仅是他对歌曲的评析,更是在冲击那个时代普遍观念,预示着他将要揭示的社会隐痛。

时间的钟摆摇回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半叶,彼时,国有企业的改革正步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在 1992 至 2002 这十年间,国有企业中,有高达 7601 万名劳动者遭遇了失去岗位的境遇。

艾跃进敏锐地察觉到,这场深刻社会变革中,改革的成本似乎并未被公平分担。在他看来,既然要求工人们适应市场的潮汐,那么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也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压力。

艾跃进教授的批判并非空穴来风,它直指了当时社会深处的一些顽疾与价值偏差。在多场讲座中,他直接了当地抛出质疑:“工人凭什么从头再来?你剥夺人家,你将国企变为私企,将处于领导地位的工人把他下岗了,你好意思让他重来?就说你怎么不重来呢?”

这位教授更是工人尊严的坚定捍卫者。他痛心疾首地批判社会上“不好好念书,将来只能扫大街种地去!”这种贬低劳动、看不起工农的言论。

艾跃进强调,工人农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倘若一个民族忘记了劳动者的价值,那将是大问题。他曾引述历史事实:1954年制定宪法时,四分之三的代表都是工农;1975年全国人大会议,工人代表也占了26%。且不说那面旗帜上,象征着工人阶级的小星,正紧紧依偎在代表着中国共产党的大星身旁。

面对下岗这个时代的“死疙瘩”,艾跃进教授不仅犀利地指出问题,也给出了他自己的“药方”,这药方既针对企业老板,也提醒工人兄弟。他对企业老板说,不要光盯着钱账,应该学学华为的任正非,公司九成股份都捏在员工手里,让员工成为合伙人。

长远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同时,他也没有忽略对工人兄弟的规劝。他坦诚地指出,在下岗潮中,确实出现了一些不道德行为,比如“不拿白不拿”地私拿厂里物品,或是自谋生路时卖假货、坑骗顾客,这些行为无疑砸了工人阶级的招牌。

艾跃进诚恳地跟工人们交心:“咱们得为自己的权益据理力争,但同时也得把自家的门户守严实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跃进当年的许多担忧得到了印证,他的思考也超越了历史的局限,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政府后来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政策,包括职业培训、小额贷款和税收优惠,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

江苏、浙江等地在改革中注重对下岗工人的保护和扶持,也证明了艾跃进关注公平的合理性。如今,我们正经历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人工智能和数字化等新技术的发展,再次对传统就业结构带来巨大冲击,“35岁职场危机”等新问题层出不穷。艾跃进当年的质疑,仿佛又回荡在耳边。

一个社会的真正前行,从来不是单一地由经济数字的攀升来定义的,那些在日常里奔波的普通人,他们活得好不好、是否安稳踏实,才是更该被放在心上的标尺。一味奔着效率往前冲或许无可厚非,但这趟狂奔的旅程里,公平与正义那束沉甸甸的光,断断不能被脚下扬起的尘埃遮得看不见。

艾跃进教授已于2016年因病去世,但他留下的二十多场演讲录像仍在网络上传播,他的那句“让谁从头再来”的质问,还在许多下岗工人家中的旧电视上闪动。

南开大学档案室里,至今压着他手写演讲提纲的最后一行铅笔字,格外醒目:“工人兄弟的脊梁弯不得,弯了脊梁的国家站不稳。”

他的思想遗产提醒我们,改革发展,绝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应该是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承担、共同受益的历史进程。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月鹿简科

月鹿简科

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