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军政府把法国铀矿、中国油企、澳洲金矿一口气收归国有,不是莽撞,是算准了“穷国也能掀桌子”。 法国能源巨头阿海珐集团在尼日尔深耕了几十年。法国国内近七成的核能原料都得从尼日尔进口,这意味着一旦尼日尔断供,法国的核电站就得面临 “无米下锅” 的困境。 之前尼日尔民选政府在位时,跟法国签的协议有多吃亏?铀矿开采的收益里,尼日尔拿的分成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大部分利润全流进了法国口袋。 军政府心里门儿清,法国现在离不开尼日尔的铀矿,尤其是欧洲能源危机还没完全过去,法国更不敢跟尼日尔彻底撕破脸。所以他们收归铀矿所有权时,一点都没含糊,知道法国只能抗议,拿不出实质惩罚手段。 中国在尼日尔的油企也没例外。中国中地海外集团在尼日尔的油田项目,之前一直按双方协商的条款运营,每年能给尼日尔带来不少税收,还帮当地建了学校和公路。 军政府收归国有前,专门派人和中国企业谈过。他们没说要赶走中国企业,而是明确表示要把油田所有权收回国家手里,再重新协商合作分成。军政府清楚中国和法国不一样,中国从不搞殖民式的资源掠夺,一直是平等合作的态度。 他们算准了中国不会因为这事翻脸,反而会愿意坐下来谈新的合作方案,毕竟中国也需要稳定的能源供应,尼日尔也需要中国的技术和资金继续开发油田。 澳洲必和必拓旗下的金矿企业更别提了。这家澳洲公司在尼日尔运营多年,之前的协议里,尼日尔政府能拿到的分成低得可怜,金矿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澳洲企业也没好好解决。 当地老百姓怨声载道,军政府早就把这些看在眼里。他们收归金矿国有,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国家的资源收益,另一方面也是想借这个机会讨好民众,稳固自己的统治。 澳洲政府虽然跳出来反对,但隔着上万公里,除了口头谴责,根本没能力对尼日尔怎么样。军政府算准了澳洲的软肋,知道对方不会为了一个金矿项目大动干戈。 尼日尔不是没考虑过后果,他们的算计里还有更重要的一环 —— 西非的局势。这些年法国在西非的影响力一直在下降,马里、布基纳法索之前都驱逐过法国驻军,尼日尔军政府看到了这一点。 他们知道法国现在在西非没多少盟友,就算想联合其他国家施压,也没人愿意跟着动。而且尼日尔民众的反法情绪一直很高,军政府收归外国资源的举动,正好迎合了民众的需求,有了民众的支持,军政府的腰杆就更硬了。 更关键的是,尼日尔太穷了。它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人均 GDP 还不到 500 美元。虽然地下埋着铀矿、石油、金矿这些宝贝,但之前这些资源的收益大多被外资企业拿走,本国老百姓还是穷得吃不上饭。 军政府上台后,要想稳住局面,就得解决民生问题,而解决民生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本该属于国家的资源利益拿回来。 他们算准了,就算暂时得罪这些外资企业,只要能把资源收益用在老百姓身上,就能赢得支持,长期来看比抱着不平等的合作协议强得多。 还有国际社会的反应,军政府也摸得透透的。联合国虽然呼吁尊重 “国际法”,但没说要制裁尼日尔;俄罗斯一直跟西非军政府走得近,肯定会支持尼日尔的举动;美国忙着在中东和亚太搞事,没精力管西非的这点事。军政府知道,现在国际上没人会真的为难他们,这才敢放心大胆地掀桌子。 现在再看,尼日尔军政府收归国有这些资源,根本不是莽撞。他们算准了法国的能源依赖,算准了中国的合作态度,算准了澳洲的无力干预,更算准了本国民众的支持和国际局势的有利因素。 他们用行动告诉全世界,穷国不是只能任人宰割,只要抓住大国的软肋,找对时机,照样能在国际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权益。这不是头脑发热,是穷国在不公的国际秩序里,为自己谋生存、谋发展的精准算计。
现在某些话术模板正在以回旋镖的方式打回去。其实日本也一样。没钱的在网上嚎叫,有钱
【4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