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反应过来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时,美国匆忙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来应对。很多人认为中国只是在修路架桥、白花钱,其实这种想法太天真了。 2025年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第12个年头,这一年报告显示,我国的航班已经能直达110个共建国家,和107个国家签署了航空合作协议。 当初不少人认为我国在别的国家修路架桥是白花钱,现在再看这种想法显然没看到这盘棋的长远布局。 2013年这个倡议刚提出来的时候,确实有很多争论,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花这么大力气帮其他国家搞建设,觉得这些投入看不到直接回报。 但中国没有停下脚步,默默和愿意合作的国家一起推进项目。 中老铁路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这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铁路开通三年后,货运量比刚开通时增长了十多倍,现在能把东南亚的水果快速运到中国,也把中国的家电送到东南亚市场。 不光是铁路,天上的航线也在不断扩展,现在从我国出发的航班能飞到61个共建国家的城市,这十二年里运送的旅客超过2亿人次,货物近600万吨。 这些数字背后,是越来越多国家之间的人员往来和货物交换变得更方便了。 地面上的中欧班列发展更猛,到2025年上半年已经累计开行了11万列,把4500多亿美元的货物运到欧洲和亚洲的很多城市。 以前从中国到欧洲的货物走海运要30天,现在坐火车半个月就能到。 石家庄的国际陆港今年前七个月开出的班列数量比去年多了一倍半,越来越多的城市通过这种方式和世界连接起来。 就在“一带一路”慢慢显现成效的时候,美国在2022年推出了“印太经济框架”。 这个框架被很多人看作是针对“一带一路”的应对措施,但实际上推进得并不顺利,最大的问题出在贸易部分。 因为美国提出的标准太严格,还没什么实际好处,印度早在2022年就退出了贸易谈判,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多顾虑。 这个框架的资金投入也很有限,一开始只有1.5亿美元,而且不像传统贸易协定那样降低关税或者开放市场。 参与的国家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谈判自然就很难推进,到2024年还有消息说美国好几位高级贸易官员打算辞职,这也反映出他们对这个框架的进展不太满意。 对比一下就能发现“一带一路”从基础设施入手,先把路打通、把货连起来,让参与的国家先看到实际的变化,比如中老铁路不仅方便了货物运输,还让沿线的就业机会变多了,老百姓的收入也增加了。 而“印太经济框架”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规则和标准,却没有配套的实际投入和优惠政策,参与的国家更愿意加入能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合作。 就像东南亚国家,虽然也参与了美国的框架,但和我国的贸易往来一直在稳步增长,我国企业在当地建的工厂、修的铁路也越来越多。 现在回头看这十二年,当初那些觉得“一带一路”是白花钱的看法早就站不住脚了。 这不是简单的修路架桥,而是通过改善交通、降低贸易成本,让更多国家能参与到全球经济中来。 这十二年的实践证明了“一带一路”之所以能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不是靠宣传,而是靠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和看得见的好处。 从东南亚的铁路到亚欧大陆的班列,从天上的航线到不断增长的贸易额,这些都在悄悄改变着世界的经济版图。 未来随着这些合作的不断深化,可能还会有更多国家加入进来,一起把这盘共赢的大棋下得更好。
42亿美元!世卫一纸涨价令,我国摊牌:美国不填的坑,我们也不认最近,世界卫生组
【3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