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经来到了和美国的总决赛,中国当下面临的威胁,是战争和收割。现在美国估计是认为自己有把握让我们的经济出现大的动荡,然后就能像收割苏联资产一样为美元续命。但后面如果没有按照美国设想的走下去,可能就会有铤而走险发动战争。不过中国可不是苏联,更不是日本,这场总决赛的结局,可能和美国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美之间的竞争逐渐进入新的阶段。 过去美国在维护自身全球地位的过程中,曾多次运用经济手段应对挑战。 上世纪冷战时期,美国通过严格的出口管制限制苏联获取关键物资,甚至操控国际油价,导致依赖能源出口的苏联经济遭受重创。 到了八十年代,美国又联合其他国家迫使日本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后,日本政府因政策调整失当,最终陷入了长期的经济停滞。 如今类似的竞争逻辑似乎在中美之间重现,美国近年来不断升级对华经济政策,不仅对大量中国输美产品加征高额关税,还通过出口管制清单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先进技术,甚至试图在金融领域对中企融资进行限制。 这些措施与历史上针对苏联和日本的手段有着相似的逻辑,都是希望通过外部压力影响经济稳定。 但很明显我国的经济结构与当年的苏联、日本有着本质区别,即使在美国的封锁下,我国的工业企业数量依旧持续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电池等产品产量多年居全球首位。 更重要的是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作为支撑,这种以内需为主的经济结构,减少了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也让外部关税压力的影响得到缓冲。 而且我国近年来还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大量资金流向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推动了高端产品的产量快速增长。 面对经济手段效果的不确定性,人们难免会关注军事方面的风险,早年前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曾指出,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变化,但同时也强调军事冲突的代价巨大。 事实上我国一直坚持防御性的国防政策,这种立场从根本上降低了军事冲突的可能性,而且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度很高,任何军事冲突都将是双输的结果。 将中国与历史上的日本相比,差异同样明显,当年日本在日元升值后,虽然部分企业通过海外投资和技术升级维持了竞争力,但整体经济仍因政策失误陷入停滞。 而现在的我国不仅拥有更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还通过持续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主动应对挑战。 与依赖能源出口的苏联不同,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多元。 美国的关税政策和技术限制,确实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但同时这也倒逼我国加快了自主创新的步伐。 在这场全球竞争的新阶段,中国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历史上其他国家的道路,既没有像苏联那样依赖单一资源出口,也没有像日本那样过度依赖外部市场,而是形成了独特的发展优势。 这种稳健的发展模式,不仅让我国经济在外部压力下保持韧性,还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场全球竞争的结局,或许正如许多观察家所预见的那样,将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因为我国正以自己的方式,在全球舞台上书写着新的篇章。
看来美国人还是察觉了,他们说中国不是不当大哥,而是想“挟美国以令天下”。和美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