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啃完一本大部头,费时17天

董承评文学 2025-09-05 22:19:25
⚡︎ 《细雪》看完了,635页,50万字。 很久没有看过这么细腻的小说了——前不久看的《德伯家的苔丝》和门罗的《传家之物》都不避细节,但论细腻,都比不上《细雪》。 这小说,就如书名一般,细雪飘飞,一层一层,密实,紧凑,直到堆出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 小说细腻,所以让人沉浸。谷崎润一郎写四姐妹——大姐鹤子,二姐幸子,三妹雪子,小妹妙子——各自的生活,相互的交往,写她们捕萤、赏花、写诗、看戏、跳舞,美得让人沉醉,就连夹杂其中的洪水、飓风,残酷之外,也因为奔走其间的这些美丽女子,而有了审美之可能。 细节的沉浸感,让读的人心生宁静。我读《细雪》的十几天,就一直在这宁静之中,外面的纷扰,丝毫不得进入。 当然,细腻之美带来真实,宁静之美带来沉浸,小说里的人物,尤其是大龄未婚、频频相亲而屡次无果的雪子,以及火焰一般绽放生命力、挣脱束缚的妙子,带来的又是惋惜和惆怅,奇怪的是,这惋惜和惆怅,也包裹着一层柔美——人物命运中一些悲伤的因子,也是娓娓道来的,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声嘶力竭。 这么说起来,《细雪》也是我这些年读过的小说里,美得出尘脱俗的一部。 奇怪的是,这出尘脱俗,完全建立在世俗之中:相亲时一再改期的日子,相亲前对对方家庭、工作、财产详尽琐碎的调查,正式相亲吃饭时酒席间为来避免冷场和尴尬的谈笑……种种端端,都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正是这“再熟悉不过”,让小说充满美感——从世俗中来而又除尘脱俗。 好的小说,都是这样的尘埃之花。尘埃有多琐屑,花就有多夺目。 从这个角度来看,《细雪》其实也是一部治愈系的小说。 小说的翻译,也属上乘。小说里对话和人物的心理活动很多,译者都把握得很好。一些叙述的部分,也不错。不过有一处,在说大姐夫辰雄时,说他原地踏步,是“吴下阿蒙”,我读及此,觉得颇为突兀。译文当然要回避成语,但就日本文学而言,用三国的典故和成语,似乎也可以理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