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逆袭?张召忠曾说:以美国经验,中国激光武器20年也无法服役   当年军事评论

元洲啊娱乐 2025-09-06 14:41:34

阅兵逆袭?张召忠曾说:以美国经验,中国激光武器20年也无法服役   当年军事评论员张召忠聊起中国的激光武器,态度那叫一个不乐观,他参考美国那边磕磕绊绊的经验,在2014年断言,中国想把这玩意儿投入实战,恐怕还得等上个20年。   他这话在当时可不是瞎说,而是有充分技术依据的,大家普遍都这么看,那时候的激光武器,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个实验室里的“宠儿”,一身的毛病。   首先,它就是个“电老虎”,能量转换效率低得可怜,背后得有一套极其庞大的能源系统撑着,想把这套大家伙塞进作战平台里?简直是天方夜谭。   就算解决了供电,激光束一出门就得看老天爷的脸色,空气里的尘埃、水汽,甚至温度的一点点变化,都能让它的能量大打折扣,精度更是直线下降,碰上雾霾天,那基本就歇菜了。   更别提战场上那种剧烈的震动和复杂的电磁干扰,对由精密光学元件组成的激光系统来说,简直是致命的考验,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让整个系统瞬间瘫痪。   美国人在这上面砸了无数的钱和几十年的光阴,结果呢?项目常常因为技术瓶颈搞不下去,他们总想着一步到位,追求最顶尖的性能,结果老是被供电、冷却这些基础问题拖垮。   张召忠的判断在当时看来,是相当客观理性的。   但中国没有跟着别人的路子走,我们对激光技术的探索其实起步很早,能追溯到上世纪的“640工程”,那是个宏大的计划。   后来,在高层的远见下,新的发展计划被启动,“神光”系列超级激光装置应运而生,这些大装置为我们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宝贵的工程经验。   2006年,中国用地面激光设备成功“亮瞎”了一颗美国侦察卫星,这一下就展示了初步的实战能力。   我们没有模仿美国那种追求小型化、全能化的思路,而是走出了一条“舰载先行、陆基衍生”的务实路线。   我们不追求某个参数特别惊艳,而是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放在第一位。   这种系统工程思维的成功,离不开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进步,当LY-1舰载激光武器系统在一次重要阅兵式上公开亮相时,很多人都十分激动。   它的出现,简直是对传统防空作战逻辑的一次“降维打击”,而激光武器,只要电还够用,就等于拥有了“无限弹药”,单次发射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这直接冲击了传统导弹销售国的市场。   LY-1的亮相,是中国军事科技实力、整体工业能力和工程智慧的一次集中展现。   它告诉世界,在高科技竞争中,超越并非只能靠模仿,相比某些国家“大力出奇迹”的豪赌,中国展现了更强的战略耐心和务实的工程哲学。   这一成就也向那些意图遏制中国的国家发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警示,一个新时代正在开启,未来国际军事科技的舞台上,将会有越来越多颠覆规则的“中国创造”登场.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 2025-09-04    “局座”11年前谈激光武器:距离应用非常遥远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元洲啊娱乐

元洲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