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问苑举正凭什么站上阅兵观礼台,他说:我是作为抗战家属来的 在一场国家级的盛

元洲啊娱乐 2025-09-06 16:41:19

有人问苑举正凭什么站上阅兵观礼台,他说:我是作为抗战家属来的 在一场国家级的盛大纪念活动上,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成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焦点。   一位来自台湾的哲学教授苑举正,他的出现引起了些许好奇,面对“您为何能受邀至此”的探问,他的回答沉甸甸的,像一块历史的压舱石。   他说这次来,是“替父亲来看一看”,一句话,撕开了一段尘封的岁月,苑举正的父亲,叫苑觉非,当年是山东的一位知识分子,后来也做过县长。   之后还参加了鲁西南梁山歼灭战,并和八路军的115师一起歼灭敌人并肩作战,最后也是一起取得了战役的胜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可磨灭的历史人物。   苑举正把这些碎片拼凑起来,讲给两岸的年轻人听,他这次站在观礼台上,是对父亲的告慰,也是对历史的铭记,他看到的,是父亲当年日夜期盼的景象。   苑举正本人,也早已是两岸交流中一个“显眼”的存在,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是“百分之一百的中国人”,在课堂上、演讲中,多次驳斥“台D”谬论。   他频繁往来大陆,参加各种纪念和研讨活动,用哲学思辨梳理着两岸共同的家国情怀,努力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所以,这次邀请并非偶然,它无声地宣告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曾共赴国难,理应共享荣光,老兵们他们就是活着的历史。   这片观礼台,承载的远不止一个家庭的记忆,陈祥榕烈士的母亲姚久穗也在这里,她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受阅的边防部队,仿佛在替儿子看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   抗日英雄吉鸿昌的后人吉家坤,则驾驶着战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用一个标准的军礼,告慰先辈“恨不抗日死”的遗志。   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也带着奶奶的照片登上了观礼台。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身份各异,却都承载着同一份沉甸甸的家国记忆,国家请他们来,就是告诉所有人,英雄,从未远去,付出,绝不被忘。   记住这些故事,不是为了沉湎过去,而是要搞明白,我们今天的生活,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替父辈看看今天的中国,为的是把那份“家国同心”的精神,传下去。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 2025-09-05 台湾教授阅兵观礼后哽咽发言 :希望告慰父母在天之灵 苑举正看完阅兵哽咽缅怀父母 9月3日,台湾大学教授苑举正受邀现场观礼 九三胜利日盛大阅兵 。谈到感受,他声音哽咽,眼含热泪:“我要用今天的九三阅兵,告慰我父母的在天之灵。同时,我希望我所有认得的人,不要忘掉中华民族所经历过的那个苦难的时代。”

0 阅读:35
元洲啊娱乐

元洲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