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人热议中国激光武器称:中国激光武器很好对付,激光武器发射的光可以用“镜子”反射回去,让他自己打自己。无独有偶,台湾省退役少将于北辰在多个场合放言:要是激光武器打无人机,就在无人机下面挂一面“镜子”把激光反射回去! 9月初的阅兵式上,某型车载激光系统首次展示了对大型无人机和低空导弹的拦截能力,其发射的蓝色光束能在0.8秒内烧穿5厘米厚的钢板。 几乎同时,沙特军方公布了“寂静猎手”系统的实战数据:该系统在也门战场累计击落13架无人机,其中最远拦截距离达4公里。这些信息在国际军事圈引发热议,却意外成为某些人“发明”防御方案的素材。 立陶宛网友的“镜子理论”最早出现在9月4日的外网视频中。某军事频道主播指着阅兵画面称:“激光说到底还是光,用镀金镜子就能反射回去。”该视频在24小时内获得超百万播放,评论区涌现大量“实验设想”:有人建议给坦克安装360度旋转镜面,有人计划开发“激光反射涂层”。 这种认知偏差源于对高能激光特性的根本误解——普通激光笔的功率约5毫瓦,而军用激光武器功率可达300千瓦至1兆瓦,相当于同时点燃2万盏家用灯泡。 台湾省退役少将于北辰的言论则更具迷惑性。9月9日,他在某政论节目中展示“防御示意图”:一架无人机底部悬挂矩形镜面,激光束照射时“会被完美反射回发射源”。 为增强说服力,他甚至搬出物理公式:“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这连中学生都知道。”但现场嘉宾的沉默,暴露出这个“理论”的致命漏洞——他混淆了可见光与高能激光的本质区别。 军事科技领域的专家很快用实验数据粉碎了这些幻想。某实验室公布的测试视频显示:当10千瓦级激光照射普通镜面时,镜面在0.3秒内出现裂纹,1.2秒后完全汽化;即便是采用99.99%反射率的特种镀膜,在300千瓦激光持续照射下,镜面温度仍以每秒500℃的速度攀升。 更关键的是,户外环境中的灰尘、水汽会瞬间破坏镜面精度,2018年某国进行的野外测试中,激光武器在沙尘天气下的效率反而提升了17%——因为颗粒物使光束发生漫反射,扩大了杀伤面积。 这场争论背后,折射出某些群体对现代战争的认知滞后。于北辰此前曾提出“三枚导弹拦截率210%”的荒谬公式,还声称“解放军登陆会因不会用谷歌地图迷路”,这些言论与台军近年采购的二手装备形成鲜明对比。 其最新型防空系统仍在使用1980年代的美制雷达,而解放军已列装可自动追踪300个目标的625E弹炮合一系统。立陶宛网友的“镜子方案”,则与该国2024年因采购过期弹药被北约警告的新闻形成微妙呼应。 真正有效的激光防御手段,远比“挂镜子”复杂得多。军事专家指出,当前主流方案包括:使用电离气体层散射激光束、部署可旋转的棱镜阵列改变光路、开发能瞬间气化吸收能量的特种陶瓷。 中国在2024年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飓风-3000”微波武器,已证明通过电磁脉冲干扰无人机电子系统更具实战价值——该系统曾在模拟测试中同时瘫痪200架自杀式无人机。 当立陶宛网友还在争论“镜子该镀金还是镀银”时,中国科研团队已在攻关激光武器的小型化与机动化;当某些人沉迷于“魔法防御”的幻想时,解放军的625E系统已实现全自动无人目标追踪。 这场关于激光武器的争论,最终暴露的或许不是技术差距,而是某些群体拒绝直面现实的心态。您认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军事认知的更新速度该如何匹配装备迭代?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
立陶宛人热议中国激光武器称:中国激光武器很好对付,激光武器发射的光可以用“镜子”
鉴清评趣
2025-09-15 11:42: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