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2月,他参加抗联游击队工作时,被敌人俘虏,敌人让他带路去寻游击队的大后方。结果他不动刀枪收拾七百多个日军。[无辜笑] 其实这个决定并不突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这个呼兰人就一直在支持抗日,他把自己的马匹、枪支、粮款源源不断地送给游击队,直到1935年干脆加入了汤原抗日游击队,还入了党。 在抗联队伍里,黄有先后担任司令部副官、稽查处处长,专门负责后方密营的工作,他熟悉每一条山路,了解每一个据点的位置。 现在,日军以为抓到了一个“宝贝”。 黄有开始了他的“表演”,他主动向日军介绍山林地形,详细描述各个路径,表现得十分“配合”,日军信以为真,立即组织队伍跟他进山。 秋末的小兴安岭已经十分寒冷,山路崎岖难行,黄有在前面“认真”带路,日军紧紧跟随,生怕错过端掉抗联老窝的机会。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黄有总是说“快到了”,但每次到达的地方都是空的,日军开始怀疑,但已经深入密林,想退也不容易了。 黄有早就计算好了一切,他把这支日军队伍越带越深,越带越远,让他们在密林中迷失方向。 就在日军彻底迷路、粮食将尽的时候,抗联战士突然出现了,原来黄有早就通过暗号把消息传了出去,抗联部队在这里等着“收网”。 这场仗打得很激烈,被困在密林深处的日军完全没有地形优势,在抗联战士的猛烈攻击下损失惨重。 战斗结束后,黄有却因为长期的折磨和战斗中的受伤,身体状况急剧恶化,1938年3月这位用智慧重创敌人的英雄,最终因伤病和断粮在营地里牺牲。 黄有的故事告诉我们,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不都是手持大刀的壮汉,有时候,一个人的智慧和忠诚,同样能够给敌人致命的打击。 从富户到游击队员,从被俘到反击,黄有的人生轨迹诠释了什么叫做民族气节,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无数像他这样的普通人选择了最不普通的道路。 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片土地,用生命书写着不屈的传奇,这些故事提醒我们,英雄从来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而是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的普通人。 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付出生命的先烈们,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才是真英雄!舍弃万贯家财去打鬼子,一般人真做不到,respect!” “用智商碾压了敌人,不动一枪一弹干掉七百多,这战绩太牛了!” “看得我眼泪都出来了,自己花钱盖的房被烧了,最后自己还牺牲了,太悲壮了。” “大雪封山那种环境下指南针确实会失灵,他是真懂怎么利用天时地利。” 看完抗日英雄黄有智歼日寇的事迹,你最佩服他的是哪一点,是他舍弃家产的决绝,还是绝境中反杀敌人的智慧与勇气? 官方信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1评论】【21点赞】
漫漫长路一路有你
说实话,抗联的艰难很多不是战斗而是极端恶劣自然环境,零下四五十度的天气,你没吃没喝一件单衣还能打仗?为伟大的抗联战士致以最崇高的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