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作家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医生问他的妻子:“要不要救?”陈希米回应:“不

文人学社 2025-09-16 10:53:45

2010年,作家史铁生突发脑溢血,医生问他的妻子:“要不要救?”陈希米回应:“不救了!让他走,放过他吧!”随后,史铁生全身抽搐,痛苦万分,不久就离世了。朋友都称赞陈希米:“20年,铁生有她足够了,真是了不起的女人。” “不救了,放过他吧。” 陈希米这句回应,藏着二十载相伴沉淀的重量。2010 年那个冬日,医生询问的瞬间,她的决定不是放弃,而是对史铁生最深刻的懂得。 这场相守始于十年书信。1979 年,陈希米在杂志上读到史铁生的文字,一封来信开启了跨越南北的交流。那时史铁生已瘫痪八年,后来又添了肾病,而陈希米腿有残疾,文字成了彼此最契合的纽带。 直到 1989 年史铁生病情恶化住院,两人才第一次见面,陈希米一句 “你是我想象中的样子”,让所有等待有了归宿。 这年夏天,38 岁的史铁生向 28 岁的她求婚,她留下了,开始照料他的日常起居。 婚后的日子里,陈希米推着轮椅带史铁生找胡同里的小馆子,陪他看电影,两人共读一本书时,他会以炸酱面为条件才肯讲书里的内容。 史铁生在文字里称她为 “顺水漂来的孩子”,说不是自己捞起了她,是她捞起了自己。他给她写诗,说 “你来了黑夜才听懂期待”,把对生活的热爱都融进了与她相伴的时光。 1998 年,史铁生的肾病演变成尿毒症,每周三次透析成了固定日程。每次透析时的痛苦,陈希米都看在眼里,她日夜守在身边,紧紧握着他的手。 史铁生总笑着安慰她,说透析像上班,自己一周只上三天,比医生还轻松。那个不足七十平米的家里,陈希米烤的面包香气常萦绕不散,作家铁凝做客时,都记得那份整洁与温暖里的尊严。 脑溢血突发那天,陈希米的决定背后,是对丈夫二十余年病痛的了然。 她知道透析带来的折磨,知道常年卧床的艰辛,知道他早已把对生命的感悟写进了文字,也向她流露过对安宁的向往。史铁生曾给自己想好墓志铭,取自徐志摩的诗句,透着对尘世的淡然。 葬礼上没有哀乐,没有哭泣,陈希米按照他的遗愿,给她盖上了 “巨能量” 的大花被。 她捧着王安忆送的木匣子,里面装着他的骨灰,后来带着这匣子坐火车去了南方,还去了他向往的欧洲,替他圆了坐火车远行的梦。 朋友们说,是她的爱让史铁生多存活了那么久,20 年相伴,他有她足够了。 之后的岁月里,陈希米用七年时间编撰《史铁生全集》,把他的文字整理成册。她在德国小镇写下《让死活下去》,望着他的照片念叨下辈子的约定,还为自己想好墓志铭:“下一世我还将顺水漂来。” 那句 “放过他吧”,从来不是结束,而是用最深的爱,成全了他对生命最后的体面。

0 阅读:95

猜你喜欢

文人学社

文人学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