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昂撒和犹太之间的决裂吗?英国带领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带头承认巴勒斯坦国。其实这三个国家的主体民族都是昂撒人,过去的五眼联盟,就是一个以昂撒人为主体民族的英联邦国家的联盟,只不过这里面新西兰是个小透明,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存在感而已,也不太掺和国际上的事务。 9 月 21 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几乎同时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个时间点选在联合国大会召开前一天,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政治动作。 此时距离加沙局势恶化已经过去近两年,全球已经有近 150 个国家承认巴勒斯坦国,连联合国安理会五常里也只剩下美国还在一意孤行地偏袒以色列。 这种情况下,英加澳的举动与其说是勇敢的突破,不如说是顺水推舟的政治表态,只不过这个表态恰好与美国的立场背道而驰,才显得格外刺眼。 看看这三个国家的声明就知道,他们反复强调的都是 "两国方案",要求建立以 1967 年边界为基础的巴勒斯坦国,并没有否定以色列的生存权。 真正让他们受不了的,是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越来越出格的做法 —— 无差别轰炸加沙造成六万多平民遇难,在约旦河西岸疯狂扩建定居点,甚至空袭卡塔尔境内的停火谈判使团,把所有和平努力都当成耳旁风。 就连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都不得不承认,他们不再 "全力" 支持巴勒斯坦建国,但这更多是对以色列现政府的失望,而非针对犹太民族本身。 五眼联盟内部的裂痕确实存在,但根源不是什么民族矛盾,而是利益计算的差异。美国之所以死死抱着以色列不放,无非是因为军工复合体需要中东乱局来消化每年六千亿美元的军售订单,硅谷巨头依赖以色列的网络安全技术,政客们则看重犹太选民在佛罗里达等摇摆州的影响力。 而英加澳没有这些沉重的利益捆绑,反而要面对国内民众对加沙人道主义灾难的强烈不满。 虽然民调显示 87% 的英国人反对无条件承认巴勒斯坦国,但政府的压力更多来自持续发酵的舆论谴责和知识界的道德拷问。这种情况下,跟在美国后面一条道走到黑,只会损害自己的国际形象。 所谓昂撒与犹太的共生关系确实存在过,但那是建立在利益交换基础上的。华尔街的犹太投行、好莱坞的媒体巨头、华盛顿的游说集团,这些力量与昂撒精英形成了某种平衡。 但内塔尼亚胡的极右翼政府打破了这种平衡,他们的扩张政策不仅让美国的中东战略陷入被动,也让英加澳这些国家在外交上左右为难。 今年 6 月,英加澳新四国联合制裁以色列两名极右翼部长,就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 —— 他们反对的是破坏和平的极端分子,而不是整个以色列。这种精准打击的做法,怎么看都像是在划清界限,而不是全面决裂。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国家的双重标准。他们一边承认巴勒斯坦国,一边又在声明中强调 "哈马斯不能参与治理",这种自相矛盾的表态暴露了真实心态 —— 既想占据道德高地,又怕得罪以色列及其背后的势力。 巴勒斯坦驻英国代表团团长欢呼这是 "纠正历史错误",显然高估了这些国家的道德觉悟。 要知道,英国当年的《贝尔福宣言》埋下了巴勒斯坦问题的种子,现在不过是想通过这种象征性承认,摆脱殖民历史的负罪感而已。 那些鼓吹 "决裂" 论的人,大概忘了犹太资本在昂撒国家的深厚根基。高盛、摩根大通的犹太高管们依然掌控着金融命脉,AIPAC 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政治献金照样影响着议员投票,这种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外交声明就断裂? 英加澳的做法更像是一种警告,希望以色列现政府能回到谈判桌前,而不是要彻底撕破脸。毕竟,以色列的高科技产业、军工技术对这些国家仍然具有重要价值,谁也不会傻到把这种合作全盘推翻。 从实际效果看,这些承认声明更像是给巴勒斯坦画了个大饼。没有以色列的同意,巴勒斯坦国永远只能是空中楼阁,就像 1988 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国后那样,尽管获得了多数国家承认,却改变不了被占领的现实。 英加澳心里很清楚这一点,他们的真正目的是通过这种姿态,向美国施压要求调整中东政策,同时提升自己在阿拉伯国家中的影响力。毕竟,西班牙、爱尔兰这些欧洲国家早就承认巴勒斯坦国了,再不跟上就真要被边缘化了。 说到底,国际关系中从来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加澳承认巴勒斯坦国,既是对以色列极端政策的不满,也是对美国 "美国优先" 政策的无声抗议,更是为了抢占道德高地和外交主动权的精明算计。 把这解读成昂撒与犹太的决裂,未免太戏剧化了。犹太群体在昂撒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仍然拥有巨大影响力,而以色列作为地区军事强国的地位也没有改变。这种情况下,所谓决裂不过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想象,真实的博弈远比这复杂得多。 英加澳的做法,本质上是想在乱局中寻找新的平衡点,既不得罪美国和国内犹太社群,又能在国际社会树立负责任的形象。这种走钢丝的操作,怎么可能是什么彻底的决裂呢?
就在刚刚波兰总理图斯克突然宣布!2025年9月23日,波兰总理图斯克宣布了
【1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