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香港回归这事儿,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儿,毕竟租期满了就该还回来。可李敖不一样,他看到更深层的东西。 李敖能看透这层,跟他一辈子钻近代史、死磕老档案的脾性脱不了关系。他从不是凭感觉说话,家里藏着《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的影印本,边角都被翻得起了毛。 里面“永久割让”四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又圈,比谁都清楚多数人的认知漏了啥。大家常说“租期满了该还”,其实只说对了新界那部分。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里,新界确实是租给英国99年,1997年到期。但香港岛早在1842年《南京条约》就被“永久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也在1860年《北京条约》里成了“割让地”。 这俩跟“租借”半毛钱关系没有,按当年的不平等约定,是要“永远归英国”的。“永久割让”这四个字,在近代史上就是扎在中国人心里的刺。 李敖每次聊起这事儿都忍不住提高声调,他说大家只盼着新界租期到,却忘了香港岛和南九龙是被枪炮逼着抢过去的。 回归哪里是“还租期”,分明是把当年被抢的东西硬生生拿回来,是推翻不平等条约的硬气证明。他当年看香港回归直播掉眼泪,不是哭回归难,是哭这“拿回来”的路走了一百五十多年。 从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签《南京条约》时的窝囊,到新中国成立后直接宣布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底气。再到邓小平同志跟英国谈判时拍桌子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每一步都藏着民族的委屈和不服输。 李敖懂这份不容易,因为他一辈子都在为民族尊严较劲。骂过崇洋媚外的软骨头,也为近代史里的冤屈拍过桌子,香港回归刚好戳中了他心里最软也最硬的地方。 那会儿不少人没细想“割让”和“租借”的差别,觉得1997年能全收回来就行。可李敖偏要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他说不搞懂这差别,就忘了当年国家为啥受欺负。 也不懂回归真正的意义——不只是土地回来了,更是国家腰杆硬了,能跟过去的耻辱彻底了断。这话听着直来直去,却戳中了关键。 要是连历史的细节都模糊了,那这份回归的荣光就少了几分该有的重量。后来有人问李敖,为啥非要纠结“割让”和“租借”,他说不是抬杠,是怕大家忘了根。 香港回归时他在台湾盯着电视,看到会展中心升起五星红旗,没说一句豪言壮语,眼泪先掉在了衣襟上。他知道,这面红旗升起的地方,不只是一个租期到了的租借地,更是当年被抢走、如今终于回家的国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说起香港回归这事儿,很多人都觉得那是件水到渠成的事儿,毕竟租期满了就该还回来。可
谈古论今朝
2025-10-04 22:45:47
0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