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再出大事,参议院拨款案被否,政府彻底关门,特朗普却把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这场僵局背后,远比数字更复杂。 10月6日晚上,美国参议院的投票结果如同一记闷雷:45票支持,50票反对,民主党提出的拨款法案未能通过。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自10月1日进入“关门”状态之后,将继续停摆。 第二轮投票针对共和党提出的临时法案,同样以失败告终。两党谁也没能说服彼此,谁也没能说服美国民众。 特朗普不甘心。他想把牌打到中国手里。 就在法案投票失败的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在一场闭门会议中向顾问明确表示,要加快与中国的贸易对话进程,希望通过中方释放采购信号,缓解国内农业与交通领域的连锁反应。 他甚至提出,如果中国愿意在APEC前释放部分大豆订单,将“重新考虑部分关税政策”。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响,但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要接这个盘? 大豆问题是表面,关门危机才是根源。美国政府每周损失150亿美元,这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的测算。 联邦雇员无薪休假、军人工资被拖欠、机场航班延误、国家公园关闭、法院案件积压,这不是普通的预算纠纷,这是一个制度性瘫痪的信号。 特朗普此时想起中国,并不是因为他突然转性,而是因为美国农业系统已经濒临崩溃。 2025年是美国大豆的丰产年,但中国的订购量却是零。 美国农业部早在8月就发出警告,称如果中国市场不重启,美国农户将平均损失40万美元收入,运输、仓储、港口、铁路,整个产业链都在哀嚎。 而更现实的是,特朗普明年还要选举。农业州是他的基本盘,如果这盘散了,他的选票也就散了。 他此刻对中国释放善意,背后是对选民的焦虑。但中国会因为他的焦虑就“出手相救”吗? 答案恐怕并不乐观。中国的立场早已表明:贸易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用采购换取政策松动,这种短视手段,中国不会买账。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在2025年大豆采购中完成了向巴西的结构性转移。即便美国打开大门,中国也未必愿意回头。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风格是短促、激烈、反复无常。他可以今天承诺开放市场,明天就重新加税。 美国财政部长在10月2日还对中美谈判表达“重大突破”的期待,但在8月却公开表示“对现有关税满意”。这种政策反差,令中方难以信任。 更深层的问题,是美国政治体制的失能。此次法案投票失败,不是因为预算本身无法通过,而是因为两党互不妥协,谁也不愿让步。 两党像是在玩一场没有底线的博弈,谁赢了议会,谁就要彻底压垮对方。政府关门,只是他们“斗法”的副产品。 特朗普寄希望于中国,是他政治策略的一部分,也是他经济失控的证明。他清楚,中美关系如果没有突破,他就无力安抚国内的农业票仓。 他更清楚,如果政府关门持续到感恩节,经济损失将突破600亿美元,这将成为他连任路上的最大障碍。 但他不清楚的是,中国并不急于在此刻“救他于水火”。中国的谈判策略一向是稳中求进,不接受压力,不做交易筹码。 面对特朗普的“求助信号”,中国至今没有公开回应,这种沉默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更棘手的是,美国社会的裂痕正加速撕裂政治。经济不平等、种族矛盾、选举信任危机,加上特朗普式的“行政强权”,使得美国制度的自我纠错机制几乎失效。 特朗普如果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哪怕中国临时采购几万吨大豆,也无法改变美国农民对未来的担忧。 APEC峰会临近,特朗普希望借此制造“中美突破”的舆论场。但中国显然不会为了他的政治需要而改变自己的谈判节奏。 过去几年中美贸易战的经验早已证明:用极限施压换不到真正的合作。 这也是为什么,哪怕特朗普在私下里释放再多信号,中方也不会轻易回应。毕竟,对中国来说,长期稳定的国际秩序,远比一时的采购承诺更具价值。
白宫停摆后的四件事证明了,特朗普的快乐,确实超乎想象美国政府再一次陷入“停摆
【41评论】【41点赞】
用户10xxx07
让民主党,丑国豆农去找不靠谱让美国再次伟大。美国内事务自己解决,中国不搞颜色革命,不关中国屁事,这回美国政府关门,怎不栽脏甩祸中国,去找犹大几大私人财团要钱去,他们富可敌国,救几个美国轻松易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