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有九成台湾人不支持统一,大陆该怎么办?台湾名嘴蔡正元早就给出了答案,他说到“即使台湾人100%不支持统一,100%认可自己是台湾人,但那影响大陆统一吗?显然并不会”。 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时,岛上八成百姓还喊着“反共复国”,可七十年过去,现在的台湾年轻人是在“去中国化”教育里泡大的。 2022年台“安全部门”的民调显示,18到29岁的年轻人里,只有7.8%支持统一,这种代际变化,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却推不翻历史的大方向。 蔡正元这话的狠劲,在于点破了民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辩证关系,想想美国南北战争时,南方各州百姓也反对联邦统一,但林肯政府还是用武力保住了国家。 国际法早说清楚,民族自决权不能用在分裂主权国家上,大陆的统一进程,从来不是看台湾民意脸色,而是以宪法和反分裂国家法为铁律。 细看台湾社会内部,民意像面三棱镜,照出三种光景,浅蓝群体怀念两岸经贸的红利,深绿阵营死守“台独”标签,中间选民在安全焦虑里左右摇摆。 这些矛盾都是真的,经济上离不开大陆市场是真的,政治上抗拒统一也是真的,对美国军事依赖的焦虑更真。 大陆的应对,得用“三板斧”策略,经济上继续深化两岸产业链融合,让台湾同胞在大陆发展中真正得实惠,文化上通过郑成功文化节、妈祖绕境这些民俗活动,唤醒两岸共同的历史记忆,法律上完善反分裂国家法的实施细则,构建非和平手段的法治化路径。 最有创意的破局招数,是打造“两岸共同生活圈”,厦门和金门的跨海大桥已经进入可行性研究,平潭实验区推出台湾青年创业孵化器,这些具体举措正在重塑两岸互动模式。 当台湾青年在大陆创业成功的故事变成日常,当台商子女在大陆自动获得教育机会,民意的坚冰终将被生活的暖流融化。 我觉得蔡正元这个问题其实藏着三个深层思考: 其一,民意是能被塑造的,八十年代台湾人对大陆也是偏见满满,但三十年交流已经改变无数人的认知。 其二,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和现实智慧的结合,既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又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巧劲。 其三,真正的统一不是形式合并,而是民心相通,这需要超越简单的民调数字,构建更深层的文化认同。 站在历史长河边看,“两岸统一”从来不是简单的地理归并,而是文明的重塑,当我们在厦门海边看到台湾青年和大陆创业者共绘蓝图,在泉州古城听见台湾学子吟诵乡愁诗句,在深圳科技园见证台籍工程师的创新突破,这些鲜活场景,正在书写比任何民调都更有力的统一叙事。 这或许才是对蔡正元之问最实在的回答,民意如流水,而国家统一的大势,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终将奔向广阔的海洋。
中国政府高层公开表态,台湾统一不需征询岛内意见,76年坚持终于“摊牌”!最近,北
【177评论】【1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