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副外长:希望美国“理解向基辅交付‘战斧’导弹后果之深重与严重性” 10月8

士气沉沉 2025-10-09 10:51:14

俄副外长:希望美国“理解向基辅交付‘战斧’导弹后果之深重与严重性” 10月8日,RBC报道,俄罗斯副外长里亚布科夫称,如果美国继续推进可能向乌克兰转让“战斧”巡航导弹的计划,将带来“严重后果”。里亚布科夫敦促华盛顿对供应远程武器的任何决定采取“负责任的态度”。 他称,使用这类武器系统将需要“美国人员的直接参与”,莫斯科希望美国官员“理解向基辅交付‘战斧’导弹后果之深重与严重性”,莫斯科期望白宫和五角大楼采取“负责任和清醒的态度”。 为什么偏偏是“战斧”?这款早已成名多年的巡航导弹,究竟有何魔力,能让莫斯科方面发出如此级别的警告?答案藏在它的射程和打击方式里。 与此前西方援助的“海马斯”火箭弹甚至ATACMS战术导弹不同,“战斧”的射程足以让乌克兰从其腹地深处,触及俄罗斯境内几乎任何战略目标。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冲突的地理概念将被彻底改写,不再是边境地区的摩擦,而是深入腹地的潜在打击。这种能力,无疑会触及俄罗斯最核心的安全神经,其带来的心理冲击和战略压力,是之前任何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里亚布科夫特别提到了一个关键点:使用这类武器需要“美国人员的直接参与”。这句话的分量极重,它点破了这场冲突代理人战争的本质,以及可能被打破的界限。 这不仅仅是把武器交到乌克兰士兵手里那么简单。“战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目标规划、航路设定、数据链更新,都高度依赖美国的卫星网络、情报系统和专业技术支持。 换句话说,如果乌克兰要用“战斧”打击某个目标,那么从确定目标到按下发射按钮的整个链条,都离不开美国军事人员的“手把手”指导。在莫斯科看来,这无异于美军直接参战,性质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回看这场旷日持久的冲突,类似的“红线”警告似乎并不少见。从最初反对提供重型火炮,到后来对主战坦克的犹豫,再到对F-16战斗机的反复权衡,每一次西方援助的升级,都伴随着俄罗斯的严正抗议。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许多曾经的“红线”似乎都在现实中被逐渐模糊甚至跨越。 这不禁让人思考,这一次关于“战斧”的警告,会成为新的被跨越的“红线”,还是会成为那条真正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其中的不确定性,正是当前局势最危险的地方。 对于华盛顿而言,这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一方面,乌克兰方面持续要求获得更强大的远程打击能力,以求在战场上取得更大优势,迫使对方回到谈判桌。 美国国内也有声音认为,应该给予乌克兰一切必要的支持,以尽快结束战争。但另一方面,五角大楼和白宫的决策者们深知,向乌克兰提供“战斧”这样的战略级进攻武器,无异于打开潘多拉的魔盒。 这极有可能引发俄罗斯不可预测的报复行动,甚至将冲突升级到谁也无法控制的地步。这种“负责任和清醒的态度”,正是里亚布科夫口中敦促华盛顿去思考的,它考验的是决策者的战略远见和风险管控能力。 整个事件就像一场高风险的牌局,双方都在试探对方的底牌和决心。俄罗斯通过高调的警告,试图在西方内部制造分歧,阻止最坏情况的发生。 而美国则在支持乌克兰与避免直接冲突之间,小心翼翼地走着钢丝。里亚布科夫的这番话,既是对外的威慑,或许也是对内的一种姿态,向国内展示其强硬立场。 但在这场言语的交锋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军事部署和战略计算。当“战斧”这个名字被摆上台面,它已经不仅仅是一件武器,而是成了一个符号,一个可能决定未来局势走向的关键变量。 这场围绕“战斧”导弹的博弈,最终将走向何方?是理智战胜冲动,让局势回归可控,还是某一步的误判,导致冲突螺旋式升级,将更多人卷入其中? 这不仅仅是俄美两国需要回答的问题,也关乎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对于这盘棋的下一步,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15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