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

士气沉沉 2025-10-09 11:51:10

[微风]台北市市长蒋万安曾宣称,如果大陆继续在台海进行军机绕台和军演的话,他就要停掉双城论坛。这话放出来时,岛内起了舆论,有人赞他“硬气”,也有人冷笑:“敢说,真敢做吗?” 要说蒋万安的“狠话”,也并非空穴来风。在竞选台北市长时,他就曾为举办双城论坛设下三个条件:大陆不干涉台湾事务、对台湾释放善意、两岸关系应对等。这番表态,在当时为他赢得了不少选票,也展现了他试图在岛内复杂的政治光谱中寻找平衡点的努力。 当台海局势因“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而紧张时,大陆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维护主权,蒋万安将此与双城论坛挂钩,更像是一种对内展示姿态、回应岛内部分政治压力的表态。 毕竟,作为国民党籍的政治人物,他需要向选民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在涉及台湾尊严的问题上不会退让。 然而,政治表态是一回事,现实操作是另一回事。当今年9月的双城论坛临近,台北市政府却突然宣布延期,理由是需要“更周延的准备”,秉持“办得早不如办得好”的原则。这个官方说辞背后,岛内媒体和舆论普遍指向了真正的阻力——民进党当局的“技术性杯葛”。 据报道,民进党当局以各种审查为由,迟迟不为台北市政府的赴陆行程放行,甚至将原本计划互换的小熊猫与企鹅等友好交流项目也以防疫审核为由叫停。这番操作,明眼人都能看出,就是不想让蒋万安在这个时间点登陆,不想让他通过两岸交流来积累政治声望。 这可就戳到了民进党的痛处。媒体人王浅秋一针见血地指出,蒋万安去年访问上海时曾引起一阵轰动,如果这次双城论坛能成功举办,促成一些实质性的友好交流,让台湾民众看到两岸和平的解决方案,那蒋万安无疑会大大加分,而这正是民进党最不愿看到的局面。 在“抗中”牌逐渐失灵,岛内民众渴望和平稳定的背景下,民进党害怕国民党通过双城论坛这样的平台,展现出处理两岸关系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扭转民意。因此,阻挠论坛的举办,就成了他们打压政治对手、维持自身“抗中”叙事的手段。 面对来自绿营的巨大压力,蒋万安的选择是坚持。他没有屈服于民进党要求停办论坛的呼声,而是明确表示必须继续举办,以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他反复强调,“两岸关系越紧张越需要交流”,“交流比不交流好,相互了解比相互误解好”。 这种坚持,背后是他作为台北市长的责任感和政治算计。双城论坛自2010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两岸之间唯一持续推动的官方交流平台,签署了42项合作备忘录,涵盖了环保、交通、文化、民生等多个领域,这些实实在在的成果惠及了两市市民。 对蒋万安而言,放弃这个平台,不仅是放弃了市政交流的机会,更是放弃了一个向岛内展示不同两岸路线的窗口。 更深层次看,蒋万安的矛盾操作,恰恰反映了台湾政治人物在两岸问题上的普遍困境。他的幕僚团队曾建议,在大陆坚持“民主不可退让”,但对“九二共识”则尽量避而不谈。这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正是他想在岛内“独派”与“统派”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写照。 一方面,他需要与大陆保持沟通,以维系城市运作和地区稳定;另一方面,他又害怕被贴上“亲中”的标签,在选举中受到攻击。这种走钢丝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终,蒋万安的“狠话”与“坚持”并不矛盾,它们分别是对内和对外的两种姿态。前者是为了应对岛内政治压力,展现强硬;后者则是为了维护两岸沟通渠道,展现务实。 双城论坛早已超越了一般城市交流的范畴,它成了两岸关系冷暖的试金石,也成了岛内各派政治力量博弈的舞台。 蒋万安在这个舞台上的每一次转身,都牵动着各方的神经,而他试图在惊涛骇浪中稳住船舵的努力,也恰恰说明了这个论坛在当下是多么的脆弱而又珍贵。他最终的选择,或许正应了那句话:“双城好,两岸好。”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