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这一幕虽然出乎意料,却也

芸霄记史 2025-10-10 17:55:13

[微风]原以为必和必拓会多坚持几天,没想到这么快就怂了。这一幕虽然出乎意料,却也在情理之中。压抑多年的博弈终于迎来拐点,中国不再只是那个被动掏钱的买家,而是要在铁矿石这场全球游戏里,重新拿起话筒。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买家,却一直被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力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牵着鼻子走。   这三家垄断着全球七成供应,钢企越忙,利润越被挤,2021年铁矿石价格飙到每吨230美元,钢厂算完账发现越操越亏,这种被人卡着脖子的滋味,谁都知道撑不久。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夏天,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登场,这支“国家队”把分散的小买家整合成一个大买家,摆明了要改写游戏规则。   各钢厂不再各自谈价,而是把全国需求打包,议价底气一下子足了。   与此同时,中国还把目光投向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自己修铁路建港口,等2025年矿区投产,供应端的牌面也更硬。   澳洲矿商很快察觉到了变味,对面从一群分散买家变成了谈判统一的整体,连结算方式都换成了人民币,并延长到60天账期。   金融逻辑在变,主动权正悄然转移,国内钢企也不再死盯高品位矿,而是靠技术升级,用低品位矿一样能炼好钢。   2023年进口矿平均品位降到60%,产量却还多了1%,这已经不是谁矿纯度高的竞争,而是技术的较量。   除了工艺突破,定价权的争夺也在发酵。过去全球都看美国公布的普氏指数,那套数据天然偏向卖方。   如今中国自推铁矿石价格指数,采样更广、更贴近市场,等于给市场换了把尺子,进口结构也在重塑:2023年来自澳洲的份额跌到46%,非洲、南美逐步补位。   与此同时,国内短流程电弧炉炼钢占比升到18%,对铁矿石的依赖明显减少。   这一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多年积累的厚积薄发,技术突破、产业重构、金融布局共同发力,让这场铁矿石博弈成了中国制造升级的缩影。   当采购以长期协议锁定供应、人民币在结算中占主导、非洲的矿石不断驶向中国港口,新秩序的雏形已经显现,必和必拓的退让,只是旧时代瓦解的开始。   二十年的持久战,中国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塑造,从跟随他人到制定规则,未来,当“以我为准”的定价体系被更多国家接受,铁矿石市场的游戏就真正换了玩法。   真正的胜利,不在资源多少,而在谁能写下规则,铁矿石的故事,也许正是中国重塑全球产业秩序的一个序章。

0 阅读:67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